近几年,随着海信、TCL、康佳、创维、厦华等国产彩电品牌在高端市场上的崛起,索尼、松下、东芝、日立等日系彩电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的的情景“今不如昔”,辉煌的业绩不断下滑,有的已折戟沉沙,生存者在不断调整中国市场的业务。
最近,几乎所有的日系彩电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始大面积的推新品,在家电产销链上进行整合,以新面貌全面反攻中国市场。
日系品牌整体溃败?
去年,中怡康时代调查公布所有彩电品牌在中国的 “ 跨年度液晶销售额调查报告 ” 。报告显示,中国液晶军团以8.22亿元的销售额遥遥领先,所有外资品牌以4.79亿元的销售额远远落在后面,日本彩电销售额大约只占中国军团的 50 %;从第一名至第七名全部是中国品牌,日本彩电全部出局。
国美、苏宁、大中、永乐等家电专家认为,芯片技术、显示屏技术、应用技术、工艺制造水平、系统集成技术决定彩电品牌的江湖地位,在比较平板彩电的“五大技术”中,中国彩电在应用技术、制造工艺、系统集成等三方面领先全球,此外,中国彩电的价格定位合理、服务周到体贴,这五大优势击败了日系军团。
日系彩电品牌真的在中国家电市场溃败了吗?
记者在与家电业资深专家的攀谈中得知,在被中国彩电企业称为再度崛起的平板电视领域,日本企业不仅掌握了资本的优势,同时控制着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权,依然死抠着中国家电企业的命门。而在全球平板电视的销量排名上,日本企业垄断了前五名的排位。仅仅凭着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就断言日系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丧失竞争优势,显然这种目光太短浅了。中国彩电业的自有品牌什么时候能在国际市场将日本企业拉下马,这才是国内彩电业的经营者们闭门自省的课题。东洋之花全面反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陆刃波告诉记者,2005年全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达到185万台。这个数字已接近全球2000万台产能的1/10。而对于缓慢增长的欧美市场,中国市场已连续三年超过200%的增长,预计2006年平板电视市场将达到370万台。随着市场的成熟,在数字电视普及过程中,国内平板电视消费将进入井喷期。
显然对任何国内外厂商来说,平板彩电市场是一块令他们垂涎欲滴的“肥肉”。日系彩电品牌当然也不愿意“肥肉”从自己嘴边滑过,近阶段它们动作不断,摆明要在中国市场挣扎,力求吃块“大肉”。
2006年3月20日 ,松下在上海举行“2006年松下电器AV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其新推出的普及型平板电视相对现有产品有20%的降幅。由此,一场新的平板电视价格战再度打响。7月7日,东芝、索尼、松下携带旗下多款平板彩电亮相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它们一致扬言,要做中国大屏幕平板彩电王者。
8月1日,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2006年新品发布会。索尼全球电视业务最高负责人――索尼公司副总裁井原胜美专程来到北京为多款索尼顶级视听新品震撼揭幕:四大系列多达10款BRAVIA液晶电视、两款大屏幕BRAVIA晶极光电视以及4款全新BRAVIA家庭影院产品,打造了索尼反攻中国市场的强大阵容。
近日,日立数字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杉崎觉再次重申对等离子实行2年保修的承诺,直击目前众竞争对手出于资金压力而在平板售后服务上模棱两可的软肋,在中国市场翻盘企图昭然若揭。夏普的策略则是将旗下南京夏普、上海夏普、夏普电子及夏普办公设备这4家公司的生产与销售部门进行分离,以期通过实现生产与销售的专门化和专业化,令自己的销售力度与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东洋之花”全面反攻中国市场,挡在它们面前的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占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本土品牌,一座是在中国市场日渐受宠的韩国品牌。
本土品牌能否阻击?
据了解,目前夏普、东芝、飞利浦、索尼、松下等外资品牌等离子、液晶电视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在中国则遭到海信、TCL、长虹、创维、康佳等的迎头痛击,总是处于尴尬地位,显示出遭遇集体溃败的迹象。
近日,日系彩电索尼、松下、夏普、三洋、日立、东芝等传出悄悄订立“降价联盟”之说,企图联手压制中国彩电军团,为此,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厦华等中国彩电军团,也悄悄订立“技术联盟”,中日巨头纷纷“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一场彩电业的中日大战,再所难免。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迅速增长的平板市场,中国品牌的技术突围与外国品牌的价格突围已成为全球品牌争夺战的新趋势。技术战与价格战的对决标志着全球平板彩电竞争已到了生死时速的地步。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日系品牌都试图在利润与性价比之间寻求平衡点。
专家认为,平板彩电市场频繁的价格波动、技术以及市场的广阔挖掘潜力,使得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在2005年国产品牌平板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大大领先于对手,但不能否认日系一旦采取品牌定位下沉策略 ,降低价格参与竞争,国内企业苦心争回的市场分额很可能一夜之间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