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彩电产业的真正脊梁,是那些建立了完整产业链优势、综合实力强大、品牌深入人心、市场主导地位明显的企业,它们会被称为“中国彩电脊梁”。
有人认为,中国彩电产业是经过最激烈的市场竞争磨砺出来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是拿中国彩电制造业跟其他制造业作比较,而没有在国别的彩电产业之间进行产业链条上的纵向比较。
如果作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彩电产业因为落后的竞争方式带来的技术落后,和落后发展战略带来的落后产业局面,已经让我们的产业掉进了一种难以忍受的煎熬之中。
2005年,家电业界称之为“平板电视年”。根据有关市场调查公司对全国200个城市的彩电销售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平板电视(液晶LCD和等离子PDP)的零售额比例逐月上升,到2005年5月,以零售额计算的市场份额达到53%,超过CRT电视。
可是,从模拟转向数字,从传统CRT转向平板,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令人始料不及。从上游到下游,我们整个产业都准备不足。一片“虚假繁荣”,是国内彩电制造企业以不盈利甚至亏损的代价拼来的,而这繁荣的背后,是中国平板彩电产业“缺心少魂”的严峻现实。
事实上,中国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产业上根本无戏可唱。平板电视的利润在迅速下降,大家发现中国平板电视已经又陷入了CRT时代老套路的泥沼中了。不到2年时间,行业利润已经骤降至3%以下。中国彩电产业已经相当危险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看到,平板电视是新的高科技的电视产品。但是,这种产品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而是发生在海外企业身上。技术的进步最终都要体现在产品上,也就是创造产品的过程上,而我们看到支撑平板电视的仍然是集成电路以及新式显示屏,这些让CRT电视改头换面的东西基本上与中国彩电企业的创新行为丝毫不沾边。
中国无疑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仔细分析发现,上游高技术器件几乎全部进口,高端部件加工设备也依赖进口,我们所从事的都是“树梢”、“树叶”工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树根”和“树干”工业。中国彩电企业实质上已经演变成跨国彩电企业关键部件的分销商,并且随着彩电技术进步的加快,这种蜕化的迹象更为明显。价格战已经把我们的彩电组装业控制起来了,这种价格的比拼并不显示谁比谁更有产业实力,其实质是在争夺中国市场最后的彩电分销资格,仅此而已。
在CRT彩电时代没有获得成长能力,在平板时代又徘徊旁观,中国电视产业已经经历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在流逝的时间声中,我们的追赶目标看上去更像一句空话。任何一个产业在每一个时代的产业节奏是不一样的,这对追赶者来说需要付出的追赶成本也不一样。平板电视产业在产业形态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时间产业状态”,比如说像显示屏幕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更新间隔越来越短,领先的企业通过近乎垄断的非联盟性的联盟控制了行业的核心技术以及技术标准,之后这些企业又不间断地更新技术,这就让追赶型的企业被隔离在这些技术之外。
正是因为中国的彩电企业没有获得这些先进技术,所以,现在再追赶的成本无疑是加大了。我们必须清醒中国没有彩电产业只有彩电的组装业。虽然这个产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国别化的分化,但是,真正主导这个产业只能是拥有关键技术的关键企业。实际上从目前的国际竞争格局看,全球只有一个彩电产业,要在这个彩电产业中具备竞争优势,必须选择核心的产业环节。中国在全球彩电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始终处在一种被动选择的处境之中,在平板电视时代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想依靠彩电制造业的利润积累获得资本,去支撑技术创新而成长的路径是不可行的,因为在今天的彩电产业中,制造环节的利润已经成了搬运工人工资式的利润,而高新技术研发又非常昂贵,因此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未来中国彩电产业的真正脊梁,是那些建立了完整产业链优势、综合实力强大、品牌深入人心、市场主导地位明显的企业,我们称这样的企业为“中国彩电脊梁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支撑起中国彩电产业的大局,才能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电大国”。
中国彩电搞不好有一万个理由也有一万个矛盾,但是关键的理由以及主要矛盾不是产品过剩带来了价格战,而主要矛盾是怎样解决自己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差距,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不了,其他任何矛盾都解决不了。看来解决中国彩电的主要矛盾的力量,应该来自产业之外,而不是之内。我们不仅需要路径,更需要赶快行动起来,缺乏技术脊梁的中国彩电产业确实已经相当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