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国美永乐并购案的尘埃落定,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担心经过这次并购之后价格会有所上扬,这也使得家电连锁价格呈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由于现在家电连锁“圈地式”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开始逐渐向资本整合发展。国美也已经停止开店扩张的策略,走保利路线。而随着扣点逐年提高,在行业正规化5年后,其国美要求的利润是可观的,所以商品涨价是非常有可能的。对小型销售商的挤压,国美将迫使供应商提高各品牌小经销商的进货价格,作为占市场分额最大的小经销商,很可能因为零散,将在这次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目前也只有苏宁可以暂时和国美匹敌,另外有一个潜在的对手百思买,不过要想看出结果至少也到等到几年以后。
当国美和永乐宣布成功并购以后,市场调研机构随之就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在全国进行了相关调查,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有41.4%的受访供应商担心国美的采购部门会抬高“进场费”等相关费用,让其负担更多的成本;还有38.6%的受访担心采购部门会压低进货价格;有18.6%的受访供应商担心国美的采购部门会因选择的增加而提高标准;93.8%的受访者担心,国美在成为家电零售行业的垄断巨头之后,销售电器的价格也会随之飙升。看来虽然大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此次并购有利于国内家电连锁业的发展,但是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家电连锁业的发展和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价格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命脉所在。
国美和永乐合并以后,消费者和供应商对于涨价都已经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对于涨价的原因,却有不同解释。消费者认为目前国美控制的市场过于庞大,缺少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自行定价形成垄断价格。而供货商则认为,收购有太多人的因素存在的公司,本身整合起来很有难度,同时永乐今年出现的亏损将拖累国美股价,影响它的利润表现,整合过程中会增加整合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将转嫁到供应商身上,从而使得门槛费提高,不管你厂家多有规模,这项每个分部都会超过5万,也就是每个分部向供应商索要的赞助费超过1500万。同时国美与永乐合并后,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议价能力,追求利润使得国美何以对价格的波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价格会有所上扬的趋势,很多消费者和供应商对此心有余悸,但是笔者认为这点根本不用担心。对消费者和供应商来说,担心的是价格垄断,其实即使以后家电的价格有所变化,这也是市场调节的表现下的价格波动,并不等于是价格垄断。商品的价格应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波动。而国内的家电市场上,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家电的价格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过上优质的生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家电的价格下降速度如此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这难道还是一件好事吗?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
以平板电视为例,2005年年初32英寸国产液晶的价格在1.2万元左右,37英寸在2.2万元上下,40英寸液晶则在3万元价位,而42英寸则普遍超过3.5万元。而到现在为止,32英寸跌破8000元,37英寸跌破10000元,40英寸跌破1.5万元,42英寸跌破2万元,不用多说消费者都可以看见价格出现了多大的变化,短短一年半时间内液晶电视的跌幅都超过了30%,40英寸以上则超过了50%。其他家电产品,像空调、洗衣机、电冰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成品的价格还在降低,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表现。而以前的原因主要是出在几个大的家电连锁巨头之间的相互竞争,随着百思买兼并五星,国美收购永乐,这种恶性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之所以说供应商集体涨价,是因为随着资本整合的开始,企业从盲目的扩张转到追求利润上来,而价格的调整则是由市场决定的,理性的价格上涨不等于价格垄断。目前国内家电连锁所占总的零售销售市场份额还不到30%,国美和永乐市场份额加在一起,仍占内地家电销售市场不足15%,国美还达不到价格垄断的条件。对于家电连锁企业来说,一旦在和厂商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出现问题,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国内家电连锁不止国美一家。如果这时候,有一个连锁商比如苏宁或者百思买站出来,呼唤新的友好的厂商关系,那么厂商形势就会出现变化,这种情况下国美就成了众矢之的。对于供应商来说,为了避免国美独大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们一定会给苏宁甚至是百思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方便。
当供应商集体涨价,家电的价格随之提高以后,随即带来的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其实这也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在这两年的空调竞争之中就验证的这个说法,随着家电连锁业的价格主宰权日益明显,品牌淘汰速度加快,空调行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更加突出。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个趋势将逐渐扩展到其他家电行业,直至家电连锁业。
当家电连锁由三足鼎立发展到双寡头时代以后,流通的区域扩大,但同时渠道变小。企业对家电连锁巨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门槛费的提高,不管你厂家多有规模,这项每个分部都会超过5万,也就是每个分部向供应商索要的赞助费超过1500万。对于大型的企业这可能不算什么,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售量比较大,可以在以后的产品销售的利润中弥补,而对于小型企业的挤压则不言而喻了,平均成本的提高使得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将在今后的竞争中越来越失去竞争力。
同时家电连锁业同样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现在国内家电连锁所占总的零售销售市场份额还不到30%,但今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是资本的整合,家电连锁巨头在资金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远远超过其他小型的销售商,这也使得供应商和企业对家电连锁巨头的依赖性加强的原因之一。如果国美迫使供应商提高各品牌小经销商的进货价格,作为占市场分额70%的小经销商,则很可能因为零散,在这次竞争中败下阵来,同时资金流向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
不论对于国美还是苏宁,百思买都是他们心目中隐藏的最大对手。并购整合大势之下,家电零售巨头在寻求新的盈利方式的同时,与厂商的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百思买在这方面则采取了国美截然不同的方法,按照百思买的说法,收取进场费用不会作为整合后的盈利方式,保证上游厂商15%的毛利,同时从结算方式等方面考虑上游厂商利益,例如以缩短账期,不拖欠货款等方式改善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
看来百思买果然有其独到的经营方式,将与厂商关系做为今后竞争中的砝码。去年由于不能及时支付供应商货款,国美和苏宁都经历了海尔、海信和美的等家电企业短期的断货惩罚,这致使国美和苏宁在空调热卖的季节错失部分商机。百思买合并五星后,“零供新政”将箭头直接瞄准了国美和苏宁。业内人士认为,零售渠道合并后,供应商谈判时零售渠道有着绝对的定价权,供应商会为此受到严重的打击。而“零供新政”能不能成功,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
而此前百思买所做的首件事不是大幅扩店,全方位收缩战线的方针更是令国美和苏宁感到意外。从6月中旬至今,百思买在一个月之内已经连续关闭了五星6家店面。百思买收购五星后更加注重单店质量,对于单店盈利质量较低或亏损的店面都会考虑关闭,目前收缩战线的做法,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拳头收回来后,再打出去更有冲击力”。这种先收后进攻的方式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同,这意味着家电连锁也今后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相信国美和苏宁都感到国际同行给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对于现在双寡头时代的家电连锁业来说,百思买是唯一的变数,不过要想形成气候恐怕还要等到几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