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被人们形容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7月的国内平板市场就如同鸡肋一般。虽然也算搭上了世界杯的末班车、还有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助威,而且价格下跌的新闻也不绝于耳,但是众厂家都清楚,这个时候很难从市场上赚到太多油水。进入淡季的平板消费市场最大的看点不是行情的变化、新品的推出,到成了液晶和等离子两阵营的口水之争,这似乎也颇显7月平板市场的萧条。
虽然各大厂商都纷纷看好世界杯市场的“视界杯”,但是平板的实际销售却并未如愿传来利好的消息,虽然这个六月和7月大伙的“收入”已经好于往年。
早在世界杯开始之前,平板厂家就已经为世界杯做好了各种准备。比如TCL推出47英寸的世界杯纪念版液晶电视、创维也把抄了很久的刻录电视放在世界杯前上市, LG更是不惜重金在中央电视台为其新款50英寸等离子大做广告,长虹也借之前的换标余波大推“视界杯”攻势。与厂家同步,卖场专门针对世界杯推出的优惠活动,各种赠品、优惠名目繁多,丝毫不亚于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的热情。然而,国内平板真正的市场表现并没有令厂商们如愿以偿。
一方面,平板电视在我国市场的成长主要还是05年一年的事,无论是从销量还是销售比例来讲,平板电视距离真正成为大众商品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由于平板电视目前主流尺寸集中在6000-20000元的价位对于普通家庭依然不是一笔小开支。尤其是对于新婚家庭,这样的预算基本会占到全部家电预算的一半,据统计在被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级城市,新婚夫妇约有40%的家电预算只有15000元,这包括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厨浴以及小家电。这样的预算对于一款平板电视还是略有紧张的。
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那怕在一线城市也才刚刚达到小康水平。虽然人民的生活正在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过渡,然而像“体育消费”这样的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还有一定距离。国内市场购买新彩电基本的市场需求依然保留在老换新、结婚新居等为主,除了部分球迷朋友会选择为体育消费,绝大部分人还不习惯于这样的消费方式。
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世界杯之前的五一期间大部分短期有计划购买平板产品的消费者已经选购了自己心仪的产品。
以上三个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被普遍看好的世界杯彩电市场在国内的表现不及业内的预期。尤其是进入7月之后虽然世界杯决赛阶段的赛事更加引人注目,但是对彩电市场的带动作用已接近于零。
对于熟悉这个彩电行业的人都会清楚,八月将是又一个大量新品上市的季节。这些新品将全面加入“十一黄金周”,“金九银十”的热点角逐。而世界杯销售的不如意必然造成部分产品的存货过多,因此后世界杯的降价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世界杯之后,各主流尺寸平板产品纷纷爆出新的最低售价。其中,32英寸液晶4999元,37英寸7999元,40英寸8999元,42英寸10999元,46/47英寸15999元,等离子方面42英寸标清6999元,42英寸高分辨率等离子10999元,50英寸高清等离子18000元。这些价格都是该产品首次出现,而就平均水平来讲各个尺寸产品较6月份有500-1500元的降幅,更是低于了五一期间的促销价格。
后世界杯平板电视的价格调整一方面是由于世界杯销售量低于预期造成的库存较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上游面板的价格调整。进入今年以来,LG-飞利浦和台湾面板厂商纷纷爆出产品过剩的信息。而从8月开始又将有效普8代线和友达7代线等新的生产线投入使用。伴随大屏幕产能的增加,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迫在眉睫。厂商们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启动市场,进一步的价格调整只是早晚的事。国内市场选择在淡季出货部分库存产品也属情理之中。
通过价格调整清理库存,为新产品清路也是部分厂家在7月推出各种价格活动的原因之一。从9月开始将进入公司财年的下半财年,在从9月到第二年2月的几个月内的彩电销量将占据全财年销量的60-70%。为了在价格变动平凡的平板市场保持主动地位,适当的减少部分产品库存,特别是去年的型号的库存,当然是明智之举。
2006年7月7日-10日在我国青岛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SINOCES”)是中国消费电子领域最具行业影响力、发展力的专业展会,是消费电子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窗口,是塑造企业品牌、传播企业形象的平台。而平板电视五一是这两年家居消费电子的最热门产品之一,众厂商云集青岛亮出自己的独门武器也就不足为怪了。
包括创维PVR可录、无线蓝波液晶彩电、长虹“C生活”高清MP4流媒体平板、夏新WinCE IPTV液晶电视,“Hi-Fi丽音”液晶电视、海尔“U-home”主题产品等已达品代表着国内平板显示行业顶尖水平的产品亮相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更消费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与国产品牌同台亮相的还有索尼、东芝等国际巨头,他们也各自带来了自己的当家旗舰:比如索尼83英寸满高清世界最大液晶电视。然而,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也不乏遗憾,部分国内厂商和国际巨头的缺失令今年的青博略有冷淡。不但包括三星、LG、TCL、西门子、NEC、松下、日立、伊莱克斯等国际企业没有参展就连本土的康佳、TCL也没能出现,即便派出展示团的创维也仅是由其深圳公司代替总部出面。这多少令人为青博感到一丝隐忧。
在青岛展会上平板产品充分表现出功能多样化、3C融合化、画质高清化和屏幕大型化的趋势。可打印、流媒体已经不是花样,无线网络、可录、IPTV正在吸引更多的目光。而海信的71寸等离子,索尼83寸液晶则在向我们诠释着“大”的概念。平板电视到底应该是等离子还是液晶,或者说谁好谁赖一直都是一笔算不清的帐。对于各有忧缺,决不相同的两项技术,一决雌雄恐怕很难。公公婆婆各说各的理,远不如塌下心来耕耘市场。
在平板显示领域,等离子技术先行一步。由于采用自发光的机制,在色彩、对比度、亮度、可视角、运动场景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液晶电视虽然起步晚,但是已经后来居上,凭借尺寸线齐全、分辨率高等优势占据一方霸主。一向固守大屏幕的等离子面对液晶电视的攻势一直处于保守的防御姿势。特别是在价格变动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价格优势厂商和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这又导致了手里没有上游资源的国内厂商的一边倒,加剧了消费者向液晶技术的倾斜。
在定价策略上,市场本身的竞争程度会起决定性的作用。等离子屏资源牢牢掌握在LG-飞利浦、三星、松下、日立、先锋等五家厂商手里,液晶则与之不同,尤其是台湾厂商的地位大大加剧了液晶屏资源厂商间的竞争,这是得液晶技术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是在价格策动能力方面却远强于对手等离子技术。国内电视厂商出于对于屏幕资源安全性的考虑也愿意选择上游资源丰富的液晶技术作为主打产品。这无疑使国内平板产品线形成了液晶电视远丰富于等离子的情况。而在液晶领域已有重大投入的国内厂商自然也会把宣传的重点放在液晶领域,因此在舆论上液晶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晰的。
另一个问题在于能够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除了卖场就是舆论(消费者往往不是技术专家,更容易被片面的说法诱导),这是得消费者听到的更多的信息是液晶的“好”。同时等离子又不能或者是很难生产出符合国内主流尺寸:32/37英寸的产品,使得消费者选择等离子的可能性变得更小。因此,平板市场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是很难避免的。从表面将这似乎是厂家和舆论的诱导在起作用,而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市场规律本能的使厂家们选择了上游资源更安全的液晶:在这里消费者只能选择厂商的选择,而不是技术本身。 技术之争永远不是市场的本质,哪项技术能够照顾更多人的利益,则哪项技术将最终取胜。等离子液晶之争实无意义,与其打口水战,远不如去认真的耕耘市场。 回顾7月,平板市场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价格的调整何时是头、平板产品的3C融合到底该怎么走、等离子的命运会如何、液晶在大屏幕领域还能走多远……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只能留给未来,而给消费者的建议是:不贵够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