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机是指厚度相对较小的电视机,液晶、等离子、硅晶光背投等技术类型的电视都可以被称为平板电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平板电视产品以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为主。
动辄上万元的平板电视现已成为家庭新购电视的主要选择。但与此同时,作为新兴技术,平板电视质量稳定性还达不到传统电视机的水平,又没有相应的“三包”保障,导致投诉率居高不下。据统计,高端平板电视的投诉已占所有电视机质量投诉的12强。最近,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专家分析了平板电视的三大病症,提醒消费者注意。
这类现象的广泛受关注源于去年的“海尔门”事件。某款海尔液晶电视,从型号到宣传,都明白无疑地表明其规格是“42英寸”。但一位消费者回家后拿尺量了一下,发现可视屏幕仅40英寸。海尔面对质问,不得不宣布此款电视的显示屏实际为40英寸。有记者为此特地走访市场,为平板电视“量身”,结果发现,平板电视屏幕的“缩水”现象非常普遍;与此相比,普通电视则很少有此类现象。
原因何在?专家认为,首先在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此外,也不排除一些不法厂商利用标准漏洞,用小屏幕拖“大电视”。目前,部分平板电视价格跌幅已超过30%。而液晶屏的尺寸—价格曲线是一条斜率越来越大的向上曲线,也就是说,屏幕越大,价格提升幅度越大。一方面是价格战,一方面是成本战,有些厂商刻意利用标准缺位,以小屏幕冒充大屏幕,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点缺陷”是消费者投诉的最主要问题,它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行业标准规定,一般液晶电视的
“坏点”控制在3—6个以下或者是百万分之一以下就为正常,只有超出才需明示。但消费者对国家和行业关于液晶显示屏“坏点”的标准并不了解,在购买和签收时,很少有消费者会要求经销商提供无“坏点”的电视机,而一旦把货收下来再发现屏幕有“坏点”,也就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二是经销商故意混淆“坏点”和“亮点”、“暗点”的概念。从技术角度来讲,“坏点”、“亮点”和“暗点”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而国家和行业虽然有液晶显示设备“坏点”的标准,但是却没有关于“暗点”和“亮点”的规定。有些经销商打着无“坏点”的旗帜进行宣传,但消费者买回家的却是有“亮点”和“暗点”的电视机。
专家提醒消费者,除了在购买时要明确要求没有“点缺陷”的产品,也就是说,既没有“坏点”也没有“亮点”、“暗点”,更重要的还是严把验货关,确认没有问题再进行签收。
平板电视的维修纠纷在相关投诉中占的比重最大。许多消费者反映,购买的平板电视才用了一年多就坏了,厂家还要求出费维修。
现行家电的“三包”规定并不涉及平板电视,因此多数厂家都参照计算机显示器的“三包”规定对消费者进行承诺,也就是说,整机保修一年。而且,虽然一般厂家都称等离子电视寿命是6万小时,液晶电视寿命大约为5万—7.5万小时,够一般家庭使用差不多10年时间,但实际上液晶电视的核心部件液晶屏寿命却远远低于这个时间。一方面“三包”承诺期限缩短,另一方面产品主要部件寿命不长,消费者怨声载道也就难免了。
平板电视维修的另一矛盾焦点是维修费用过高。由于新产品技术含量高,很多国内厂商还不掌握核心技术,主要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维修费用居高不下,动辄几千,让消费者无法承受。
据了解,上海市消协和家电行业协会去年共同制订了上海地区液晶、等离子电视机的“准三包”规定,但施行至今仅半年时间,效果如何尚需观察。建议有关部门能尽早将包括平板电视在内的众多处于“三包”真空地带的产品囊括进新的“三包”规定,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比较全面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