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家电业:法规和国标制定亟须迈大步》,文中提到“20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家电业法规和国家标准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家电系列标准的加速推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了更多依据,消费有了更多的保障。有关部门针对各类家电的细分标准正在制定当中,《家用空调清洗服务认证》、《家用空调清洗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杀菌消毒通则》、《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等一系列的标准或者认证正在起草或审定……”看着这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标准或者认证,记者怎么也乐不起来。想想家电产品以前实施的“3C认证”、《能源效率标志管理办法》等等,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刚开始的时候,监管部门大力监察,家电厂家不敢马虎,消费者也较真仔细,了解情况的还真要瞧瞧有没有认证标识然后才放心购买。可事过境迁,这一阵风一过,标识有的贴有的不贴,假标签也招摇上市。这样一来,一部分的认证与标准实施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致使其含金量大打折扣。
如此好心办成了坏事,对于规矩的企业多了一个认证反而多了一份成本,而对于不规矩的企业正好可以以假乱真。假如一个认证标准失去了其权威与客观真实性,那还不如不制定不实施,至少那样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也不会有被认证标识所迷惑的消费者。
制定标准和规范毋庸置疑是好的,但监管必须要跟上,要持久,只有如此,才能要消费者信任认证标识,否则,越来越多的“标签”含金量将被大打折扣,最终成为一张为投机钻营者脸上贴金的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