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液晶面板制造商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6月初,美国显示器专业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公司调查报告称,在全球大屏幕液晶面板市场,中国台湾的液晶面板制造商正在蚕食韩国的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制造商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韩国。
另有消息透露,在近期欧洲权威评测杂志《QUE CHOISIR》对液晶电视品质全方位的评比中,拥有上游面板制造资源的日韩品牌输给了非面板制造商中国内地企业TCL旗下的Thomson品牌。
DisplaySearch分析师表示,韩国三星和LG-飞利浦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的局面已经受到挑战;另一方面,这些面板厂商在液晶电视市场,特别是在液晶电视需求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日韩企业更是受到本土彩电企业的多方围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液晶电视市场将逐步结束日韩面板制造商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源整合能力将决定未来液晶电视市场竞争走势。
日韩液晶屏一定好于中国液晶屏吗?“三星、SONY等拥有上游面板制造资源,因此他们生产的液晶电视应当是最好的。”——市场流传的这种论调在欧洲权威消费类电子杂志《QUE CHOISIR》的测试结果下不攻自破。
据了解, TCL-Thomson液晶电视在多个方面得到评审团的好评,包括“最优异的画质表现”,“使用方便性最优”等,并靠综合性最优赢得“最佳选择”大奖。
而飞利浦、三星、LG、东芝、日立和法国品牌Sagem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落马。经过评测室对性能价格、HD电视测试(含接口)、图像、音响、使用方便性等五大类30多项的检测和独立评审团的审核后,在图像测试的“调谐器接收”评定中,专家一致认为对此项有要求的消费者“应避免使用东芝32 WL 58 P”;音响“Nicam接收”测试显示,“Philips 32 PF 3320/10谐波失真太大,Sagem Axium HD-L32-T噪音方面太弱,其中有干扰和LG 32 IX 2R噪音小但谐波失真太大”。在使用方便性上,日本品牌日立则得到“遥控器的菜单和按键既不方便也不容易使用”的评语。
“面板制造商出品的液晶电视并不等于高品质液晶电视,两者概念完全不同。面板制造商出品的液晶电视在中国出现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业界专家认为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影响液晶电视成品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液晶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部件的质量(比如芯片、音响、电路板等)也会影响电视的性能,而企业的研发实力、生产流程管理、整合应用的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品质。”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寻找自己的市场竞争筹码?“非面板制造商在品质上的胜出,表明了靠掌握单一面板资源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业内人士从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在液晶时代,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决定竞争的胜负。”
目前,中国台湾面板供应商的崛起,首先打破了日韩通过面板资源一统液晶电视市场的局面。分析人士认为,在液晶电视时代,物流、信息流与现金流速度不断加快,且转型时期市场状况瞬息万变,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日益重要;另外,横向联合能力亦相当关键,与不同企业结盟或展开多层次合作,如进行联合开发或制造等,不仅可大大降低成本,还可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也是国内彩电品牌无法控制上游资源的情况下最佳的生存方式。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TCL虽没有自己生产的液晶屏,但其在采购和供应链上的整合能力却是有目共睹,全球一体的大规模采购让其和面板供应商、芯片供应商以及下游经销商都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不仅可以采购到最好的部件,而且能很好地贴近下游,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在横向资源整合领域,TCL和Intel、微软等电子领域巨头都保持着非常深入合作,这保证了其在诸如3C等整合应用领域的领先。同时,在整合应用方面的优势,让TCL总能生产出性能、功能、价格均优于其他企业的产品。
据美国iSuppli公司预测,2005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将形成728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此后5年将保持5.5%的复合年度增长率(CAGR)。很显然,液晶也被中国认定是继半导体及软件之后又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
来自计世信息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液晶显示器的60%-70%由中国大陆生产,全球显示终端的生产线已经向中国大陆集结转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大陆企业赶上了液晶面板需求增大但利润下滑的“信道”,全球液晶电视市场风云变幻。
“在深受中国台湾面板厂和大陆彩电企业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日韩企业显得颇为被动,这可能也影响了他们在成品液晶电视方面的投入。”有分析人士认为。
腹背受敌的处境和市场分工将越来越细的发展趋势,让日韩企业出现把重心偏向利润较高的面板制造领域的动向。拥有电子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且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叱咤风云于彩电领域的东芝,在中国推广其品牌液晶电视颇为不顺之后,现在已把重心集中在前端技术的研究上;而韩国液晶的主力军团LG-飞利浦近日也高调宣布将在广州设立第8代液晶屏生产线。
家电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要使自己的液晶产业强大起来,除了在资金、税务、人才、用地、海关政策上给予最优惠的待遇和支持,还必须抓紧建立属于自己的由整机、器件、材料构成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