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产业“大跃进”似的发展,虽然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高清大屏幕”影院的欲望,另一方面,在短期内急剧膨胀的市场也给劣质产品留下了可乘之机。“问题”彩电不断成为各主流媒体和行业网站关注的焦点,售后服务投诉屡屡被相关机构曝光,同时如何识别产品瑕疵,“逃过”奸商的购销陷阱也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内容。
在今天居家电器大件的行当中平板也算最贵的之一了:少则六七千元多则几万元的产品,本以为是高科技的高端商品,质量应当可靠,没想到买回不久就出质量问题,这样的事情搁谁身上都是件烦心事。无论是常见的坏点、亮点、色点问题,还是死机、没声音、图像模糊,液晶屏幕漏光、色彩不均匀甚至还有等离子的屏幕爆裂等等都足以使价值昂贵的平板电视失去原有的逼真效果。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会引起火灾,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包括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最令消费者头疼的是平板电视一旦出了问题,维修处理、售后服务普遍不能令消费者满意。推委推托、经销商与厂家扯皮、甚至把质量问题说成正常现象的离子略见不鲜。而即便厂家及时处理,碰到需要更换例如电视机屏幕这样的主要部件的情况,巨额费用也令消费者承担不起。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的成本60-80%集中在屏幕是,屏幕一旦出了问题又只可以更换不能修理:一台原本8000的等离子要在掏6000来修,真的是修也不是不修也不是。 案例一:只能看“高清”的问题平板 2006年5月上海周先生购买了一台42寸国外某知名大品牌等离子彩电,售价12999元。因周先生尚未入住新房,因此,一直没使用彩电。当月30日,周先生住进新房后发现彩电图像模糊,尤其是运动画面,根本看不清楚。周先生在第一时间致电该品牌维修点,对方上门检测后声称是正常现象,无法处理。 点评: 这位周先生实在够委屈得了:本来是冲着国际大品牌,而852*480分辨率得等离子12999元根本谈不上便宜,同时期国内品牌同类产品售价在8000元以下——大品牌+40%以上的利润=看不清楚的电视+这是正常现象,不与维修:您说周先生委屈不委屈! 周先生反应的彩电图像模糊,尤其是运动画面,根本看不清楚的问题在低档平板电视中普遍存在。虽然这类机器在卖场演示时画质效果并不比别人差,但是买回家后普遍会有效果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卖场演示主要采用针对平板电视拍摄的高清演示碟片,这种信号源一方面能够充分表现平板电视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掩饰产品的缺陷和不足。而消费者在家里主要用于欣赏DVD和普通模拟信号,几乎接触不到高清信号,画面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 同时,商家推出的低档电视普遍只装配了最基本的配置,而这一点在简单的技术参数上是根本无法发现的。商家通过省略一些对不同品质信号的适应机制,并保留对高清信号的优秀处理。这一方面保证这类机器商场演示时的优秀效果,又能控制成本,以低价格和优秀的画质吸引消费者,那些对这类产品不熟悉的消费者往往容易上当,等买回家之后再要厂家处理则已经非常被动——因为产品确确实实没有质量问题,不退、不换也不修!目前在市场上这类“简化”产品大量存在,还要提醒消费者不要只图便宜。 在该案例中,周先生也有处置不当的地方:购机后,一般7天内能够退换货,因此消费者应当在购机之后马上开始使用,甚至是超过正常需要的大负荷使用,因此来检验产品品质,更早的发现问题,以便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同时,在接受电视机的时候应当先行“验货”后签署接受证明,在本案例中显然,周先生过于相信国际大品牌的信誉了,没有进行验货。而最重要的是,周先生在挑选平板电视的时候,并没有认真的检验该型号产品在不同信号下的画质水平。建议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视自己带几张VCD、DVD来检验画面效果。 案例二:二手机、不同型号“移花接木” 广州的简先生花15000元在当地购买的某国内著名品牌40寸液晶彩电,而该公司派店员送来的电视机,却被简先生发现跟昨天选购的不同(型号后面多了个“P”,是一低档一些的产品),当即提出批评意见,并要求更换。而第二次送达的电视机竟然是样品“外壳有明显划痕和长时间使用过的迹象”!简先生发现问题后,要求卖场双倍赔偿,可对方却一味地推卸责任,声称是促销人员的工作失误,表示可以换机,但是拒绝双倍赔偿。 点评: 简先生的购机经历虽然乍看有趣,但心想不禁令人感觉到许多感慨和无奈:可能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送货送低档一些的产品,甚至是不知使用了多久的“样机”“二手机”到底是无意间的错误而为还是早有“预谋”! 简先生倒是个心细的人人,牢牢把稳了“验货”这一关,虽然也惹了不少麻烦、平板也没买成,但毕竟已经把损失控制在了最低。其实发现产品被调换成了类似型号并不难,需要的尽是细心而已。在收获人员开具交款凭证、送货人员送达产品验货和最后签收之前都要格外小心型号上的一字之差。由于平板电视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进步飞快,市场行情不断变化,因此厂家不得不经常调整自己的产品,甚至个别产品性能相差甚远,型号也仅一字之差,无论是试机还是开具票据以及验货的时候都要保持型号一致,小心上当。 对于“样机”“二手机”的发现可就不容易了,毕竟型号、配置、配件是完全一样的。尤其是对较新的“样机”“二手机”就更要小心应对才能发现。往往细致的观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首先新机器具有完整的附件和包装,被拆卸过包装的产品既有可能是返修货或者是样机。注意机器本身是否有灰尘、碰撞伤、划痕,电视机的细节部位:缝隙、接口处、螺丝钉固定出等等往往既容易应为使用留下痕迹。当然观察完后也不能忘记接上电源具体察看电视机的效果和各种功能是否满意。 “移花接木”事件的发生率仅次于只能看“高清”的问题平板的出现几率。不过县比较更容易处理,只要消费者细心的验货、验机就能把损失控制在最小,将“假货”踢出门外! 案例三:平板典型问题“坏点” 某消费者兰州24980元购买某国内品牌47英寸液晶电视,回家测试具有四个色点,纯白色下发现一个绿色的亮点,在蓝色下发现三个暗点,在其他纯色下,只有那个绿色的亮点,其他暗点没有发现,这四个点都在屏幕的左上角,后经协商换了一台。新换的机子虽然没有坏点,但亮度不够、音箱效果也不太好,声音一大就有很大的噪音(怀疑返修货)。厂方同意换机,但是要求立字据,说如果再换的机器如果少于3个坏点(含)且不在主要部位,就不得再换。 点评: 首先要说明坏点、暗点、亮点是指不同的概念:亮点是指在黑屏的情况下呈现的R、G、B(红、绿、蓝)单色的点。亮点的出现分为两种情况:①在黑屏的情况下单纯地呈现R或者G或者B色彩的点。黑屏下的红点②在切换至红、绿、蓝三色显示模式下,只有在R或者G或者B中的一种显示模式下有白色点,同时在另外两种模式下均有其他色点的情况。暗点指在白屏的情况下出现非单纯R、G、B的色点叫做暗点。暗点的出现也分为两种情况:①在切换至红、绿、蓝三色显示模式下,在同一位置只有在R或者G或者B一种显示模式下有黑点的情况,这种情况表明此像素内只有一个暗点。②在切换至红、绿、蓝三色显示模式下,在同一位置上在R或者G或者B中的两种显示模式下都有黑点的情况,这种情况表明此像素内有两个暗点。而坏点是指在白屏情况下为纯黑色的点或者在黑屏下为纯白色的点。在切换至红、绿、蓝三色显示模式下此点始终在同一位置上并且始终为纯黑色或纯白色的点。这种情况说明该像素的R、G、B三个子像素点均已损坏,此类点称为坏点。 正因为坏点、暗点、亮点的含义完全不同,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案例中销售人员要求顾客签下“机器如果少于3个坏点(含)且不在主要部位,就不得再换”的保证实际为一陷阱,因为顾客的前两款机器事实上并没有坏点出现(只是暗点和亮点),因此如果在换到的机器和第一台一样,该消费者也不能要求更换:混淆概念是商家最常用的陷阱。 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和行业有规定液晶显示设备“坏点”的标准但是并没有关于“暗点”、“亮点”的规定。一般液晶电视坏点控制在3-6个以下或者是百万分之一以下就为正常。按百万分之一的标准,一台1920*1080的液晶最高有6个坏点——这就是所谓得特A级面板的含义。如果消费者想购买没有缺陷的平板产品(液晶或者等离子)必须与收获人员强调集没有坏点,也没有暗点和亮点。但是通常情况下,液晶屏幕或者等离子屏幕难免有一两个“缺陷点”,在基本不影响画面欣赏的条件也是完全能接受的。而且在点缺陷上厂家很容易扯皮推诿,因为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规定液晶、等离子产品设计点缺陷的纠纷如何处理。 消费者避免购买到具有大量点缺陷的平板的秘诀还在于验货这一关。案例中的消费者正因为细心的验货才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买到了自己基本满意的产品。之所以说验货重要还在于,案例中消费者推掉的两款机器一般不会被报废,而“点缺陷”问题又无法修复,这两台机器说不定已经买到别人手里了,而且案例中的第二台电视就是一台被“返修”过的机器,因此验货时还是小心为妙。 平板电视质量问题不仅以上三类,但是这三类是最常见的、也是消费者最容易忽视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三类问题解决起来最困难:比如案例二中的“二手机”如果不是马上发现,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想发现都很难,更别提即便发现了商家也会死不承认了。最近,关于液晶或者等离子电视频繁死机和噪音的投诉也在增多。这两类问题更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而关于所有这些问题的发现都有在于消费者选机时的耐心试机、收货时的细心验货以及最初使用对新机器的测试。 令人头疼的问题不仅是平板电视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更包括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互相扯皮、推卸职责。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平板三包规定之前,虽然有地方或者行业内部的一些相应规定的束缚,但是售后服务也基本陷于7日报推、14日包换、一年保修以及核心部件两年保修的规定。这一规定远要比CRT电视的三包规定低得多,而平板电视的寿命和造价都远高于CRT电视:国家法规的这一现状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消费者更要在购买平板电视的时候谨慎从事。 目前市场上平板电视产品不但型号复杂、厂家众多,而且存在着大量参数虚标的问题。比如前不久某国际著名品牌等离子电视虚标工作功率的事件,以去年国内知名品牌电视以40英寸冒冲42英寸的事件都在提醒消费者,选购平板电视要当心各种陷阱。 面对平板市场层出不穷的“质量门”事件,虽然有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声讨之声,但是短期内很难肃清市场。面对奸商的狡诈和众多消费陷阱,是非得失还得靠消费者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