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彩电五巨头论剑液晶面板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06-06-14 作者:安勇龙
在全球和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大幅放量的前提下,我国彩电厂商如何看待液晶面板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他们在采购液晶面板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我国企业应该如何抓住平板电视时代带来的契机?本专题特邀请国内著名彩电厂商的相关人士就上述问题华山论剑。

创维集团:选择能保证需求的供应商

  创维采购液晶面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希望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深度支持,当然产品品质是我们考虑的最重要指标,创维会选择在各个方面能保障我们需求的供应商。日本和韩国企业加大采购我国台湾省企业面板的力度不会影响后者对创维的供货。因为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的伙伴之间的支持力度如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不是流于口号,合作伙伴之间还是有一些约束条款。创维应对市场供求波动非常有信心。

  康宁落户北京,友达合并广辉,京东方介入聚龙光电,奇美在广东佛山建LCM组装厂等举动跟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放量有关。如今,全球电视市场竞争是一种很市场化的竞争,很多产能都转移到中国,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市场发展。在我国内地开设的工厂具备小尺寸模组的生产能力,目前主要是向大尺寸模组生产发展。上述举措对于物流很有好处。另外在技术上终端厂商也需要和供应商更好地合作,希望能够更早地介入生产过程。

  创维将在深圳石岩湖建成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平面显示园。目前第一期26.5万平方米厂房已经落成,并有创维下属的企业陆陆续续迁入。完全建成以后这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平面显示园,预计产能将达到1000万台/年,第一期产能可以达到500万台/年。

  目前,我国大陆彩电厂家都在探索各自在平板时代的业务模式和发展道路。在平板电视时代,全球产业链更长,各家企业可以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除了核心技术之外,还有应用开发技术,中国厂商在这方面的表现很优秀。数字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同时起跑的机会,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不然就会落伍。中国厂商要有开放的姿态,要讲合作下的竞争。

海信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刘卫东:采购逐渐向我国台湾省企业转移

  目前,海信与全球主要液晶电视面板厂---韩国三星、LPL,我国台湾省友达、奇美、广辉,我国内地京东方、上广电等均有合作。公司采购主要以韩国面板为主,我国台湾省面板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我国台湾面板企业由于在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产品价格竞争力已经超越韩国企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价格竞争压力,包括海信在内的我国内地液晶电视生产企业,液晶面板采购会逐渐向我国台湾省倾斜,但韩国面板厂在40英寸以上面板的优势则是我国台湾省面板厂暂时无法企及的。预计我国内地电视厂商未来在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采购比例会维持在1∶1左右。目前我国内地面板厂由于产品品种少,在电视面板市场所占份额还很小。

  海信采购的液晶面板尺寸包含15英寸到47英寸产品,目前以32英寸以上中大尺寸为主,占全部采购量的60%以上。随着上游面板厂高代次面板线的投产,3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成本越来越低,大尺寸液晶电视将成为主流。小尺寸液晶电视目前仍主要以20英寸产品为主。主流尺寸越来越大,市场价格越来越低已成为液晶电视市场发展的规律。

  海信目前液晶电视产品内销和出口比例大体相当,由于海信采取订单式生产,尺寸销售比例和采购比例是一致的。随着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出口液晶电视增长速度高于内销增长速度,预计2006年出口比重会超过内销。

  从2006年上半年来看,虽然液晶电视需求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上游液晶面板产能增长速度高于需求增长速度,受传统淡旺季影响,加之对世界杯市场预期过高,液晶面板库存较多,明显供大于求,导致液晶面板采购价格持续大幅跌落,32英寸面板由年初的550美元已经跌到现在的440美元,跌幅超过20%,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

  预计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在第三季度面板价格会趋于平稳,供求基本平衡。长期来看,随着产能扩大,良率提高,液晶面板价格持续走低是必然趋势。

长虹物资部大宗物资采购处采购经理何冠军:三大因素决定采购方向32英寸以上是主流

  各家主要液晶面板厂的产品长虹基本都在用。其中用量比较大的是LPL、三星和奇美。京东方和上广电的产品我们也在用,主要用15英寸、20英寸和26英寸屏,虽然从价值量来看还比较较小,但是从数量上来看已经占据较大比例。目前,长虹正在积极开发我国台湾厂商资源。从物流上来讲,我国台湾厂商的速度有待提高。但是随着其在祖国大陆建设模组厂等相关配套设施,到2007年物流方面可能会有较大改善。此外,到2007年随着我国台湾厂商的配套更加完善,其产品价格可能较韩国厂商更有优势。

  长虹在采购液晶面板时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服务,长虹和对方的合作更多地考虑继续合作的可能性,着眼于未来长期可靠的合作;第二是速度,在产品线比较齐全的前提下,速度就很重要,因为制造企业对交货时间要求较高;第三是价格,在服务和速度相差无几时,自然会选购便宜的产品。

  我认为今年液晶面板市场很难出现供应过于紧张的状况。虽然2005年底时供应一度非常紧张,但是由此说今年底也会紧张没有充分的依据。今年的供应紧张只会在某一时间点上出现,或者只能说是某一\"时刻\"而不是\"时期\",而且强度要小于去年。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液晶面板的总体采购价格下降了20%,不过各个尺寸不尽相同,有些尺寸的降幅超过20%,但是26英寸屏的降幅还不到20%。不是说尺寸越大就降幅越大,主要是看各个尺寸产品之间的关联性。例如,37寸产品和40英寸产品关联性较强,40英寸产品降价的话37英寸产品将很快跟进;而32英寸产品降价时26英寸产品则不见得会很快降价。

  液晶面板的采购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今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扩充很大。原先预计今年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容量将是去年的2.5倍,但是实际上只有2倍左右。

  今年四季度的需求增加,但是三季度投产的液晶面板新线也很多,因此价格还是会比较平衡,我认为价格从三季度中到三季度末会比较平静。但是就二季度和三季度来说,因为要为新投产的线扩大市场份额,这一时期液晶面板厂的价格博弈很激烈,价格下降相当明显,甚至可能达到35%。

  未来长虹的采购将更多向32寸及以上尺寸发展,目前公司也在做46英寸和55英寸的产品。各家面板企业在做大尺寸面板方面各有千秋,关键是成品率如何。由于成本率的原因,目前较小尺寸屏的1平方英寸价格为0.9美元-1美元,46英寸屏为1.1美元-1.2美元,而更大尺寸的55英寸屏则达到2美元以上。

海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江显章:2006年液晶面板市场整体供过于求

  去年3月份,国家税务总局首次出台针对液晶面板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新政策实际只针对三家面板制造企业:京东方、SVA-NEC和彩晶,新政策将会提高我国内地面板制造企业京东方、SVA-NEC小尺寸面板在国内销售的竞争力。2006年进口液晶面板的关税为2.5%,相比2005年没有变化。

  海尔公司目前的小尺寸液晶面板采购以我国内地企业为主,大尺寸以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为主。至于说未来液晶面板采购会有哪些变化则要考虑产品品质、成本竞争力和物流服务。总的来说,我认为未来我国内地彩电厂商在采购液晶面板的地区分布上将呈现以下特点:小尺寸液晶面板采购转到我国内地;大、中尺寸采购转到我国台湾省,韩国会跟进;液晶面板出货地转到我国大陆;日本与我国内地企业的关联度将相对较小。

  目前,海尔公司的液晶电视出口占总产量的60%-70%。近一段时期以来,液晶面板产业界异常活跃,上下游企业动作频频,例如康宁落户北京、友达合并广辉、京东方介入聚龙光电、奇美在广东佛山建LCM组装厂等,不过以上举措在短期内对大势没有影响,海尔公司的液晶面板采购价格也将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我认为,2006年液晶面板市场整体供过于求。

康佳集团数字平板事业部总经理刘丹:国内彩电企业开始向上游发力

  谈我国平板电视产业链不能不谈到我国的面板,中国内地做面板是比较晚的。不过,在过去四年当中由于成本优势,我国可以吸取世界面板企业在中国建立模组厂的经验。全球最大的工厂包括韩国三星、日本夏普、我国台湾省的奇美在我国内地都有模组工厂。我们看到为什么这么多模组工厂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50%以上TFT—LCD和笔记本制造都在我国内地。

  韩国、日本、我国台湾省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在中国内地建立了液晶电视工厂,包括天津的三星、上海的索尼、山东的松下等等。几乎全球所有顶级企业为了服务美国和亚太地区市场都在中国内地设立了工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概有50%的LCD制造集中在中国内地。

  未来五年随着大尺寸需求增长,TFT—LCD面板工厂也将集中到我国内地来,这主要是为了整个产业链方便,降低成本。整个做电视面板产业的模组工厂几乎一半以上要搬到我国内地,由于政府大力支持,我国LCD面板工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顶级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时代总的决策是加快发展,开拓海外,延伸上游。

  在加快发展方面,第一是加强研发,几乎我国所有彩电企业都已经把部分资源投入平板电视研发;第二是在开发产品方面,每个企业要投入100个型号以上。我国顶级彩电企业的第二个策略是向海外发展。第三个策略就是向上游发展,一方面投资面板公司,比如说康佳、创维、长虹和TCL都参加了聚龙项目,表达了向面板公司投资的意愿;另一方面投资模组工厂,建立模组工厂主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大小来决定;此外还投资零部件产业,为了保持产品竞争力,我国的彩电制造商都计划往上游零部件产业发展,集成更多产业链环节在自己企业里面,把整个增值链条更多融入到企业里面,可以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