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标准乱,有了标准更乱。“五一”黄金周的彩电卖场,就因不久前国家高清标准的出台,而尤显混乱。
家电连锁店内,“高清认证第一家”成为各彩电厂商争相宣扬的焦点。TCL捧出编号001的首张“CQC数字电视高清认证”证书,海尔挂起“祝贺获得国家高清认证001号证书”的标语,创维某款16∶9的32英寸彩电上,也赫然标注着“中国第一清”。
而在家电卖场外,混乱同样存在。被爆未能通过信产部某下属机构高清认证的东芝,赶在“五一”前发表严正声明,称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出具的认证证书。
而这一切只因目前对彩电生产企业进行“高清”检测认证的机构已有三家。而更夸张的是,据说目前还有几家认证机构的资质正在审核当中,且主管机构还美其名曰“不能搞垄断”。
不难想象,面对如此景象,消费者会被搅得怎样一头雾水。“过多的认证机构确实让认证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打了折扣。不夸张地说,就连我们也弄不透其中的奥秘,所以现在我们都要求促销员提示消费者注意比对基本技术参数。”大中电器彩电事业本部部长助理白先生说道。
而众彩电厂家对于认证机构的相互“内耗”,也是颇有微词。某外资彩电厂商抱怨称:“由于在政府机关的话语权本就不多,因此我们只能是有多少邀请就送检多少,根本无权选择。”而某本土厂商高层也指出:“这纯粹是行业条块分割之下的各部门利益之争。”比如在国家认证委下属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大批彩电厂商颁发了高清认证书后仅三天,主管平板电视行业的信产部就颇有深意地发公文称:“将联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支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等行业性认证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电视产品相关认证工作。”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如上机构的高清认证,企业还是争相拥戴。某彩电品牌卖场促销员称:“一台32英寸以上、被认证了的高清液晶,要比同尺寸、却未经认证的产品,市场售价高出1000多块。”而这对行业整体利润只有不到1%的彩电厂商来说,实在是有救命草的意味。
但是,参与高清认证却也并非尽是利益、全无风险。最近的一个例子即是,在信产部国家高清标准与认证相继出台之后,此前央视推广的“高清合作伙伴”,在“真高清”方面的意义已大不如前。而已交了“入场费”的海信、松下、日立三家企业,不得不继续与央视合作,同时再将产品送交信产部的认证机构,重新参与后者的认证。
而更大的讽刺可能还在于,“已获得认证的产品某天却突然被发现并非真高清”。某家电连锁影视部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因为标准出台才不过十几天,厂家的反应根本不可能那样快。更何况临近‘五一’,厂家必须按企业原标准大力生产才能保证货物的足量供应,哪儿有精力顾及转产真高清所必须的改版、改制式?”而若真到那时,现在的参与者们又将如何圆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