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技术走向同质化 平板电视商路在何方?

来源:江南时报 更新日期:2006-05-26 作者:潘祥海
  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市场规模1900万台,年增长率高达137%。在平板电视快速成长之际,许多厂商纷纷加入平板电视的生产行列。中国内地、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欧美厂商在液晶电视中的起步几乎是一致的。 
  而经过几年的发展,液晶电视市场份额已相对集中于几个传统电视品牌厂商中,排名前五位的品牌几乎拥有60%的市场占有率。
  但对国内厂商来说,无论是厦华、TCL、创维还是海信、长虹等传统彩电品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寻找自己的市场竞争筹码,成为行业的共同命题。

  技术走向同质化
  与整机的快速发展相呼应,液晶面板业也动作频频。光辉与友达合并,夏普在龟山建第二工厂,三星索尼宣布建设第八代生产线,中华映管结盟厦华等。在液晶电视面板产能大幅提升、价格不断下滑的趋势下,上游关键零组件供货来源的稳定性、低廉的采购成本以及下游坚实的客户基础,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将是液晶电视品牌立于不败的基础。从目前的形式看来,核心部件和零部件已经形成了全球的供应链,使得中国品牌在技术上保持了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2005年,台湾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约为1170万片,占全球液晶面板总出货量的60%以上。台湾液晶厂家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上游、下游的供应体系已经非常完整。而且由于大量笔记本和显示器代工,本地化的采购量非常大。同时台湾企业背后,还有着大陆市场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全球头号液晶电视平板厂商夏普因为产能和专利限制,也表示正考虑从台湾的奇美电子手中购买液晶板或者在台湾建立生产基地。
  据台湾MIC的数据显示,目前日韩主流品牌SONY、LG、松下、三星、东芝、JVC等几乎都从台湾外购液晶屏,采购台湾液晶屏的比重约60%。同时,目前,大陆的主流平板电视品牌也都大批量采用台湾屏,尽管大陆本土品牌的另一大面板供货商为韩国LPL(LG与飞利浦合资的面板厂),但台湾成为全球液晶面板的制造中心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这段时间市面流传的所谓日韩液晶屏好于台湾屏的论调自然也就不攻自破,可以说,国产平板一线品牌的技术品质与日韩呈现同质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

  竞争筹码在哪里?
  而在国内市场,2006年仍将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全年销量有望达到500万台。而且这种美好前景可能会延续到2008年奥运会。陆刃波认为,随着市场的持续放量,平板电视竞争升级也迫在眉睫,而掌握上游资源或者对上游资源的整合成为各厂商竞争的关键所在。
  目前控制全球液晶屏的上游企业主要有5家,即奇美、华映、友达、LG飞利浦和三星索尼,并不掌握在国产彩电企业里。而由于近两年平板市场的急剧放量,使屏资源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但是即便建设一条第六代液晶板生产线也需要190亿元,国内没一家彩电企业能独自承担,此前创维、TCL、康佳、长虹四巨头已经宣布联手自救共建液晶面板生产线,但由于资金的限制和专利的制约,很多人并不看好其发展,况且僧多粥少,即便建成如何分配也成为一个疑问。京东方收购韩国面板生产线,但发展至今企业亏损严重,也给国内上马液晶屏项目敲响了警钟。而厦华作为全球平板八强企业,给国内厂商解决上游资源瓶颈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模式:一方面通过产业链结盟的形式与世界上主要平板电视面板厂商——韩国三星、LG等达成深层次合作,更与后者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厦华目前是LG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客户;另一方面,厦华近期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华映管,以股权为纽带,以产业整合为手段与华映合作,为厦华后期“屏”资源的上游保障,继续领跑国内平板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外,陆刃波则表示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有保证、价格有竞争力”的高性价比产品也是各平板厂商未来制胜的关键。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