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信息产业部公布了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等离子、液晶、背投等电视产品必须满足清晰度达到720电视线以上,才有资格被称为高清电视,CRT电视如果清晰度达到620电视线以上,也有可能被认定为高清电视。考虑到当前相关产业状况,为使标准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这6项标准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一段时间,在电视机销售中提到最多的概念就是“高清”。由于那时国家数字高清电视标准(以下简称高清标准)没有出台,不少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冠以“高清”名号,以此“糊弄”消费者,占领市场。然而,带着规范市场、终止争论“使命”的高清标准出台之后,整个行业关于“高清”的争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只是争论焦点从“哪些产品能够达到高清标准”转移到“谁得到‘第一张’认证证书?”“认证出来的机型为什么这么多?”“认证机构是否公正?”“认证收费为何不同?”
这一切似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专家对记者说:“真没有想到,标准没发布几天,就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声音。”
争论一:认证机构
对于居然有三家企业同时宣称自己的产品获得了“001”号证书一事,业内人士称,所谓的001号并没有多少特别的意义。凡是认证总会有先有后,即使是“001”号证书也不能证明其产品比其他通过认证的产品先进。
由此也引发了参与此次认证的机构一共有三家的说法。除了信息产业部公告的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CESI)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两家单位之外,还有一家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业内称为电子部三所)。
可事实并非如此,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伟介绍说:“实际上,我单位只是负责组织起草数字电视产品整机测试方法和通用技术条件标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我们受认证机构、政府机关、生产企业及其他组织或消费者委托,按照标准、合同或其他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