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超高清大战”让彩电企业标准走向高段竞争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日期:2006-04-15 作者:王永贵
这一次,我们应该向中国家电企业致敬,祝贺他们走向产业标准的自觉。近日,在家电厂家争相推出新标准高清电视的同时,中国高清彩电纷纷超越国家标准,在国际竞争中发起新一轮挑战,使企业走向国际化高标准段位竞争的舞台。

  如果说,中国家电企业以前的胜利靠价格战,赶走了跨国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入侵,那只是产业竞争中的初级阶段,犹如柔道竞技场上的“黑带选手”,他们依靠的是年轻的体力让对手折服,而高段选手凭著作和对柔道的贡献,让对手在自己面前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家电企业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走过了靠价格在国内站稳了市场,在国际上也开拓出一片天地。家电大佬长虹在国内的衰落,由于缺乏技术专利,已经给国内家电产业敲响了产业升级的警钟。

  二十年可以成就一代人,二十年同样也可以造就一个产业。当中国家电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可以凭借对国内市场的透彻了解,完成一个家电企业的必备学业打败竞争对手。这完全拜托WTO,拒中国于门外的有利条件下完成的。

  当历史的时间表进入21世纪,经历了十几年艰苦的谈判,中国终于进入了WTO的大门。当中国企业全面和世界接轨之后,才发现世界的产业格局和企业竞争的环境,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2001年开始,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双方贸易壁垒和贸易冲突日益升级。从去年开始,中美贸易冲突、中国和欧盟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欧美企图在中国产品在关税知识产权上、甚至在汇率体系上全方位打击。

  去年,美国贸易部长古铁雷斯访华,到胡锦涛访美进行国际采购,都是在平息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欧美和中国贸易争端的背后,绝不是贸易顺差和货币汇率那样简单,其中最直接原因在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欧美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冲突。

  中国产品行销世界,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技术模仿成为“世界工厂”。知识产权是贸易壁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欧盟进口中国打火机加安全锁,到DVD产品征收专利税,竞争对手一直在成本上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产品真正缺乏的是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无法取得上的价格优势,只有靠简单的数量竞争来获得简单的加工费。中国产业发展是以牺牲中国劳工利益,牺牲产业的研发为代价进行的,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必然缺乏竞争后劲。

  “技术、专利、标准”战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正是在这种战略下,当代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技术标准,以TD-CDMA、WAPI为代表的中国标准在一次次地冲击世界。

  但是这种冲击的结果,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追究失败的原因,除了国际巨头的市场垄断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空洞的技术标准上,缺乏自己的核心专利、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链条,更缺乏推广一种技术标准的市场手段,和推广一种标准的事实性的企业标准。

  一个标准从诞生之日起,从技术到专利、再有专利到标准,这仅仅走完了一个标准诞生之路的一半,是产业标准服从国家技术规范,强迫企业向标准靠拢的道路。

  从技术标准本身来看,一个产业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技术标准。这其中有企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有国际标准。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的高低,更主要的是看一个国家企业标准的水平如何。

  最近,信产部正式颁布高清数字电视终端显示标准,国内彩电行业的高清混战终于有了“潜规则”,但是,国内高清电视产品却有了长足的长进。中国的企业标准超越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变成进入市场的底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根据信产部发布的标准,等离子、液晶、液晶背投、显像管背投电视等新型彩电分辨率必须达到1366×768才能称为高清电视。

  但TCL、康佳、长虹、创维等巨头陆续推出的新品,已经超过了这些标准。比如TCL新推出“炫舞”B68动态电视系列,采用了最新开发的“蓝晶彩屏”技术,使分辨率达到了1920×1080的水平。

  目前,该系列产品涵盖了液晶、等离子及高清显像管电视三大系列,规格从21英寸至50英寸共30多个型号。与此同时,康佳也发布了数款分辨率为1920×1080的新品,并将其命名为“双倍高清”电视向市场推广。

  据了解,在欧洲和美国推出高清电视标准时,也都同时推出了双倍高清(Double HD)或全高清(Full HD)的更高标准,但在这一点我国目前是个空白。

  有业内人士建议,我国也应考虑出台类似的标准,以防止新一轮“超高清”电视大战中,再度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

  在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以标准作为竞争手段,企业标准敢于超逾国家标准,同时又急于让企业标准成为新的国家标准,这说明中国的家电企业的标准竞争,终于走向了柔道高手高段位的市场竞争。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