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高清标准的讨论异常热烈。有分析人士指出,类似标准的出台将会对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和市场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我不这么认为。
中国大陆的平板电视产业基本上是一个纯粹的组装型产业,能够决定性能的关键原材料都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平板电视企业由于产业链的最底层,没有话语权,只能接受上游企业强加给的原材料,这一局面无法改变。
能够决定主流平板电视性能的关键原材料不外乎面板和电路。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大陆的平板电视企业在这方面都不能提供核心技术,实际上,甚至任何一家中国企业也无此建树。比如,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用的面板都进口自大陆以外的区域,日本企业不对外销售面板,中国电视厂商的液晶电视面板都来自我国台湾的一些厂家和韩国厂家。在能够大批量供应30、32、37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企业中,包括了刚刚完成合并案的友达、奇美、华映和LG飞利浦,此外,三星电子没有六代线。
上游的面板企业只有这4家,那么,下游的电视机厂家有多少家呢?粗略统计,全球范围内至少有20家。
在4家上游供应商中,LG飞利浦主要供应LG和飞利浦这两个股东公司,即使对外供应,价格也要高过其他供应商。那么,中国大陆平板电视企业面对的供应商其实主要是新友达、奇美和华映三家。这三家中,奇美主要面向日本市场,日本10大电视机厂家除夏普外都是奇美的客户,这导致奇美几乎没有能力给日本以外的厂家供应面板。而华映在入主厦华之后,很难想象TCL、海信、创维等作为厦华的竞争对手可以在华映采购到占成本70%和决定性能90%的面板。
那么,平板电视企业面对的,基本上只剩下新友达了。在这种局面下,企业卖什么平板电视,基本取决于新友达提供什么面板。
不惟如此,等离子也是如此。在中国市场上,等离子电视所采用的面板95%以上来自LG电子和三星SDI。并且,由于LG和三星都有自己品牌的等离子电视,且销量巨大,其他企业是否采买它的面板,它并不在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国产的等离子电视产品那么少。
在电路房面,也无法摆脱国外厂家把持的局面。飞利浦、东芝、意法半导体、松下、泰鼎、Genesis、PIxelworks、兆宏、凌越、创品、晶磊、凌阳、联咏、瑞昱、伟诠、晨星、ADI、卓然、OPLUS等等,没有一个中国内地厂商。
目前,松下在中国市场上的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额不足其全球销售额的10%。而日立等离子电视90%的销售额来自北美和日本。对他们来说,中国市场的议价能力还不够。
那么,在中国的相关高清标准出台之后,就出现了一连串巨大的疑问:这些标准能改变什么?
(作者为水清木华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