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信产部发布了期待已久的高清数字电视标准。本周,相关厂商宣布有产品拿到国标高清认证。近一时期,数字高清波澜不断,高潮迭起。
前因后果
自国庆50周年大庆试播高清电视节目以来,国内高清数字电视的风声一年紧似一年。到2005年央视已在高清电视上投入数亿元,制成2600小时的高清节目。可是,国家一直没有出台数字高清电视机的国家标准,市面产品相当混乱,央视自然相当着急。
全球高清自2000年首播数字高清节目。到2005年,全球高清电视用户总数达到1450万,产业规模421亿美元。距离2008年奥运仅2年,我国高清数字电视基本没启动。信产部也急。信产部经过努力,于2005年4月公示了《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国家标准》。
不料央视更急,等不得高清国标出台。2005年11月,央视宣布,建议彩电生产企业将其“高清晰度电视机”送至其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通过“高清晰数字电视”测试的产品均可加贴标注“HDTV@”的“央视高清认证标志”。稍后,松下、日立、海信先后与央视签约,获得央视高清认证。央视欲抢立业内事实标准,央标来势凶猛。
时至今年3月21日,信产部官员指出,高清标准即将发布。4月3日,信产部正式发布高清国标。接着,4月10日,信产部宣布,首批通过国标认证的高清电视有望于“五一”节前上市。
一边是国标,一边是央标。企业怎么办?用户怎么办?
如何下台
按说,制定高清标准是信产部的“本职工作”。并且信产部标准公示在先,央视不会不知道。应该是央视了解到一些情况,判定国标一时难以搞定,因此推出央标。
至于央标,日立曾公开表示,与央视结盟,拿到“央视高清合作伙伴”标志使用权的条款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一位购买日立电视的顾客,由日立代缴第一年的高清频道使用费1440元。央视为什么要如此收费?央视又不缺钱,实在令人不解。
这是一着臭棋。众所周知,电视机利润奇低。每台电视交央视一千多块钱,巨贵无比。TCL、长虹等主流厂商望而却步,使央标没能快速推开。当然,不能排除主流厂商了解国标内情,持观望态度。可以推测,当时一些日系厂商可能不了解国标内情,情急之中,匆匆与央视签约。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央视只收取测试费,央标有可能已经站住脚跟。
国标的权威性显然高于央标。现在要解决的是央视如何向用户和企业作出合理的解释,把话说圆,妥善解决收费和认证问题。
乱还没完
央标与国标的冲突还不止于此。
高清电视最核心的问题是解码标准,到底用国外的MPG还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选用前者,每年需交100亿美元的专利费,选用后者则无如此巨额开销。
央视做为数字高清的先行者,其设备与节目均选用MPG标准,如改用AVS则问题相当严重。但电视机厂商因多年饱受专利费之苦,倾向于AVS。年初,信产部已将颁布AVS为IPTV的国家标准。下一步各方利益泾渭分明。
今年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指出,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信产部作为国家主管部门,有责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综合产业生态各个环节,制定对策。
高清问题相当复杂。央视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以越位的方式,只能使问题更为复杂,造成更多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