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需求继续呈雪崩式爆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预测,2006年需求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00万台。同时,06年的平板市场需求结构也有所变化:从尺寸上来看,37至42英寸的大尺寸平板电视成主流,预计大尺寸平板电视市场份额很快就达到全部平板电视的一半以上。从产品类型结构来看,2006年液晶电视对等离子电视的强势将更加明显,预计06年液晶电视市场增长率为202.8%,等离子电视市场增长率为75.7%,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需求规模之比接近8:2。平板电视市场需求之所以增长如此迅猛,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生产厂家的慷慨降价,尤其是国内品牌,大有要将平板电视“从贵族变成平民”之势。
据课题组调查数据,平板彩电的市场价格已接近消费者的心理价位。目前,国内城市消费者对主流产品的理想心理价位为:32寸LCD在8000-9000元,37寸LCD在10000-12000元,42寸PDP在8000-9000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把价格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而对产品的品质、品牌、外观样式、功能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更为关注。
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一级城市消费者预期购买的关注因素中,画质所占比重最高,达82.2%;其次是品牌,达81.7%;外观样式、售后服务分别为79.4%、75.6%和75.3%;价格所占比重为67.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价格虽然仍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其受关注程度正在逐渐减弱,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的品质有保障,产品的品牌值得信赖,产品的服务到位。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将使2006年平板市场的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敏感转变为品质、服务、价格的整体实力较量。
技术进步是关键 平板电视“3C”化是趋势
随着平板电视的普及,消费者对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平板产品难免有些"审美疲劳",因此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得推出有技术特点的产品。消费者对平板电视的功能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满足于单纯的“看”电视,而是发展到“用”电视,电视必然成为家庭的电子娱乐中心。过去,消费电子、IT、摄影器材、通信产品各自有着清晰的产品分界线,而今它们都在从各自的角度朝着相同的方向融合,产品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一部分国产品牌在这方面的努力可圈可点:海信高清打印平板电视、海尔的高清彩印流媒体电视都实现了与多种存储设备的连接,兼具数码打印等高清传输技术。这些带有实用功能的新品都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推出的个性化产品,普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给平板电视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着平板市场的发展潮流。
同时,消费者对电视内容的娱乐性产生更强大的需求,日趋进步的“3C”技术恰恰能够满足这一点,因此平板电视3C化将成为平板电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TCL、三星等都推出了内制模块的产品,通过极具亲和力的平台,迅速连接互联网,互动点播自己喜爱的内容和下载所需要的资源,实现了“3C”技术与平板电视产品的融合。未来五年内中国高端的“3C”电视市场销售将快速飙升,是今后五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在平板电视“3C”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与国际厂商处于同一个起跑点,国内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在以后的竞争中继续领跑中国平板市场。
质量问题凸现 品质成焦点
在技术进步和功能增多的同时,高端彩电的质量隐患也逐渐显现。2006年以来,平板电视的质量问题频频曝光,使消费者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平板彩电的质量问题上。索尼曝出“软件门”事件,紧接着,飞利浦曝出具有“情境光源(Ambilight)”功能的等离子彩电容易引起火灾。一连串的负面事件使得费者对平板电视的高端形象产生了质疑。
不难发现,出现质量问题的平板电视基本上是厂家推出的新品,具备新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厂家为了弥补价格战带来的损失,不断地制造技术概念,加速推出可以卖出较高价格的新品。也正是在这一加速过程中,平板彩电的质量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以往平板彩电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面子"上,即屏幕的好坏,但随着技术和功能的快速更新换代,存在于芯片、电路和软件控制上原本被忽视的质量隐患也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这一点值得引起厂商的高度重视。消费者为购买新品出了较高的价格,理应得到相应高品质的回报;相反,如果花高价买来的是一台"问题电视",那么必然影响厂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外资品牌向来以"高技术、高品质"自居,仍以CRT时代的高姿态出现,价格比国内品牌高出许多。但在如今的平板时代,在平板电视关键制造工艺、关键技术上,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旗鼓相当,甚至领先外资品牌水平。厦华高清电视采用分辨率为1920*1080P的显示屏,实现了高清电视在清晰度这一关键指标上的跨越式发展,契合了2006年平板高清化的发展方向;长虹的“量子芯”技术使颜色还原更加真实,动态场景更加逼真,已经完全赶超了索尼、松下等外资品牌的技术。国内品牌在平板电视产品的技术和品质提升上成绩显著,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市场,取得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
在《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数据中显示,国内品牌企业经过2004-2005年整整两年的卧薪尝胆,初步使中外品牌形成了“八二”市场竞争格局,国内品牌占据平板市场的主导地位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液晶电视产品上,海信、厦华、TCL、康佳、创维、长虹等国内品牌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而作为日系传统强势品牌的松下、日立等,在市场上的活跃程度和反应速度都明显不足。外资品牌本就处在即将被边缘化的地位,索尼、飞利浦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说,如果外资品牌再出现类似质量问题,那么其影响将不只是该品牌自身,还会殃及到整个外资品牌的市场形象。
竞争升级 服务成王牌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理性,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数据中显示,在2006年的消费者预期购买关注因素中,针对售后服务方面的关注度比2005年提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是所有消费者关注因素中提升最快的一个指标。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相对较低的"使用维护成本"要比购买时一两百元的价格差更加实惠。国产品牌凭借本土优势,在平板电视服务领域比外资品牌更有保障。仅厦华在全国各地就建立5000多个销售网点、36个售后服务站和2000多个预约维修点,这样的投入外资品牌是很难做得到的。因此,国产品牌应该把握住售后服务这张王牌,借助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在竞争中确立品牌的长期优势。
总体来看,平板电视平板电视技术日趋成熟,质量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主要问题在于"三包"还有空白点。目前,国家级平板电视“三包”法规正在酝酿之中,平板电视无“三包”的历史即将结束。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中,“价格战”固然是一种见效很快的营销方式,但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观点看,光靠价格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品质、品牌、价格、售后服务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