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认证是“由乱到治”还是“由乱到更乱”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日期:2006-04-22 作者:佚名
近两周,家电圈里最热门的话题非“高清认证”莫属。

  一个高清,两个认证,两大疑问,绝对中国特色。

  3月31日,信息产业部对外正式发布了和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行业标准,尽管这些标准并不具备强制性,但厂商们却对此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标准公布10天之内,10多家彩电厂家就手握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60多张高清电视认证证书,纷纷跳出来呐喊,生怕世人不知道他们的产品和“高清”都是绝对的沾边。

  “此时的证书等同于人民币。”某业内人士说,“这么好的卖点,这么好的赚钱机会谁也不会甘心落下”。

  于是,康佳说:“我们送检的从26英寸至50英寸的数十款产品全部通过高清认证。”

  长虹说:“我们是众厂商中通过认证产品机型数量最多的企业,是唯一一家一次性全部通过认证的企业。”

  ……

  然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全部通过认证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厂家们的说法,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代表我们的意见,更详细的内容,我们这边不方便回答。”

  记者试图从相关厂商那里得到答案,结果答案出乎意料地统一:“准备不充分,怕说错话,不接受采访。”

  真不知道说点实话还要准备什么?其实,厂商说与不说并无差异。对于部分家电厂商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去追究宣传监管好像也全无意义。

  既然厂商自己说不清楚,或者不愿意说清楚,记者试图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出具一份清楚的通过认证企业及型号的明细。但是,对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却表示,此行为涉及内部机密不便于透露。“认证结果不能透明化,这种认证对于老百姓还有什么意义?”某业内人士评论说。

  为什么围绕一个简单的认证会引发如此多的疑问,会搅得市场如此不清净。对于老百姓来说,认证究竟是“由乱到治”还是“由乱到更乱”?

认证机构“三家”还是“两家”?

  对于居然有三家厂商同时蹦出来说自己获得的是“001”号证书一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孙汉福表示:“产品送检都是同一批次的,获得认证之后是按照检测完成后的顺序依次颁发证书,所谓的001号并没有多少特别的意义。CQC没有单独公布某家企业获得首张认证证书,我们强调的是首批的概念。首批获得认证证书的企业,是按申请时间自动排序的。现在不少厂家都把这个首先获得认证当成一个着力宣称的对象属于厂家自己的行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并不提倡这种做法。”

  “其实,三家厂商有的获得的是001编号的检验合格报告,有的是001号证书,根本不是一回事。”某业内人士说。

检测报告和证书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此前曾有相关报道说参与此次认证的机构一共有三家,除了信息产业部公告的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CESI)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两家单位之外,还有一家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质检中心)。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据质检中心副主任李华介绍,“我单位只是负责组织起草数字电视产品整机测试方法和通用技术条件标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我们受认证机构、政府机关、生产企业及其他组织或消费者委托,按照标准、合同或其他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我们并无意进军认证机构行列。”

  所以,如今两家认证机构的出现,顺应了市场的需求,避免了垄断现象的出现,是对以往做法的突破。“两个机构没有任何冲突,都可以接受企业的送检要求。”一位业内人士说。“之所以在标准公布不久,就冒出来大批的合格者,是因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一直在做彩电的3C标准认证,而3C标准与高清标准的某些指标模块是重合的。也就是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可以把之前积累的数据拿出来用,所以认证进程相对比较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两家机构之间的竞争。”业内人士说。

认证一个电视型号要花一万五千元

  记者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了解到,此次高清认证的过程比较繁琐。生产厂家需要先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由认证机构审核后,将受测产品送到授权实验室,如果测试合格,实验室将给出检测报告。

  然后,认证机构对生产厂家进行工厂检查。工厂检查是测试生产线上持续的、稳定的保证产品合格的一系列过程,包括质量体系,产品的移植性等内容的审查。最终,如果产品测试报告和工厂检查都合格,认证机构才会颁发认证证书。而检测及认证费用大约需要1.5万元左右,如果检测不合格,则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根据检测标准提出整改,整改的具体项目不同,收费项目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获得高清认证后,还需接受认证机关每年一次的年检,年检费用大概需要4000元。

  虽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种产品只有一万多元的检测及认证费用,但是对于认证机构来说,一次认证五六十个品种所收费用就在七八十万元到上百万元,包括每年的年检费也不是小数目。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王建章司长表示,“认证是市场行为,企业可以到任何一家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进行数字电视产品的相关认证工作,政府不会加以限制。”同时认证属于自愿行为,完全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企业可以自主选择认证机构,选择在测试中是进行全指标测试还是单一指标测试,甚至企业可以选择不参与认证,这些都由企业根据市场的情况自主选择。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莫玮也强调:“此次开展的认证其性质是自愿性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自愿向我所认证中心提出申请”,“所有认证测试收费将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收取成本费用,更多的是以为社会服务为根本出发点。

  领导们的话虽如此,可哪个厂家也不会傻到,为了省几万元的检测费,而拱手相让一个几千万市场的大盘子。这一点,国际厂商们也看得很明白。松下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了高清认证的要求,认证正在进行之中,目前检测结果还没有公布。他认为,参加这种认证应该算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同时,三星电视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虽然现在还未提请认证要求,但是不久也会着手这项工作。

发证书也要负责任

  有了国家认证的高清电视,消费者是否就可以放心购买了?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怀疑。

  “与国外的相关认证相比,国内的认证大多是收费的,而发达国家的认证一般为了表示认证的公立性和公正性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国内的这种收费认证很容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某位业内人士表示。

  “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送检的产品和市场上销售的同批次产品质量不一的情况,公信度难以保证。”家电资深人士刘步尘说,目前虽然我国高清电视标准已经出台,但是相关认证标准的缺失及认证过程的不透明造成“证出多门”。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在这些机构对高清产品的认证中,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电视产品本身是不是符合信产部颁发的高清电视标准;第二,这些认证机构是不是具有认证资质。

  如果认证机构对于在质量上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产品也颁发了认证证书,消费者受到误导怎么办?

  “如果消费者在购买获得认证的产品后,发现不符合信产部的相关标准,则可以向消协投诉或者起诉,需要负责的机构包括产品的生产方、销售方外,认证方也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负相应的责任。”武高汉认为,认证方应该对其认证的产品负责。

“高清”颁布,“标清”不会丧命

  高清电视标准的出台,是否就意味着标清电视的出局呢?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高清标准出台后,各彩电厂商都表示支持,但同时也表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标准清晰度的电视机仍然会在市场上销售,而且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对电视节目的收看效果。

  记者的一位同事新婚前购买了一台“高清”电视,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电视画面很清晰,音响效果也不错,有点家庭影院的感觉”,“目前还没有买机顶盒,因为据说现在的高清节目和高清频道比较少,而且每个月的收费太高,感觉划不来”,“现在来看,我们家的电视跟以前用的差不多,就是清楚了点”,“也许仔细比较会发现一些差别吧,平时看不出来,没有什么感觉。”

  同事的这番话给了记者一些思考,是不是目前“高清”电视对消费者没有特别实际的作用,中国现在的“高清”电视市场是否已经成熟?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还存有疑惑。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字电视产品测试实验室主任李剑认为,“电视机产品没有必要全部统一到高清晰度电视机上来,不同的消费需要,可以购买不同的电视机产品。标准的发布,对于消费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做到支出与购买的产品性能相适应,尽量避免手里拿着钱去抓阄儿。另一个好处是希望做高端市场的企业踏踏实实地把产品性能做好,希望做低端市场的企业扎扎实实地在保障一定的产品性能的基础上把成本降下来。”高清标准的发布并不是对标清电视的驱逐。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的赵新华主任也向媒体表示,“并不是说高清标准出台后,标清电视就没有市场了。在我国当前数字电视市场中,标清电视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标清的电视也能接收高清的节目,只是显示的效果没有这么好,这就和黑白电视也能接收彩色电视一样”,“标清电视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不会因为高清标准的出台而消失。”

  记者随机采访的王先生说,“我倒并不是十分关注什么高清标准问题,只要电视机的显像效果确确实实可以,并且质量真正的过关,那我就认可,就会购买,其实也无所谓高不高清”,“再说了,就是他们说是高清,我也没有办法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上哪里去给它测试一遍去?没用。自己看着舒服就可以了。”

  所以,到目前为止,“高清”的颁布,并没有给“标清”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标清”电视不会因为这个标准而濒临危机。

看“高清”每年还要支付1500元

  目前由于某些人对高清电视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就是买了经过国家高清认证的电视机就可以观看高清电视,给市场造成了一定的虚假繁荣。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张素兵博士解释道,“高清是一个综合概念数字高清电视机,可以划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一体机’就是电视显示器内置机顶盒的完整功能(信源解码、信道解码、条件接收)。目前,由于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尚未颁发,所以市场上没有这样的数字高清电视机;‘分体机’是不带机顶盒的数字电视显示器,其实目前,市场上的数字电视机大多属于分体机,用户需购置机顶盒后才能收看数字高清电视节目。”由此可见,除了我们平时所说的高清电视终端外,还需要配备一个机顶盒。

  那么是否有了高清电视终端和机顶盒就可以看高清电视了呢?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要想收看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电视,还须具备另外两个条件:高清电视节目内容、高清节目传输系统。观众要想看到高清的电视节目,这几个要素也必不可少。

  即使国家的高清数字电视标准出来,老百姓也未必就能真正体验到高清生活。当前高清节目和高清频道严重匮乏,只有央视和上海文广播放高清节目,且每天只播出15个小时和有限的节目内容,节目播放时间短,重复率高,根本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实,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费用问题,据记者了解,数字高清电视每月需要交纳120元的收视费,也就是说每年要增加1440元的额外开支;另外,购买高清电视后需要购买高清电视的机顶盒,高清电视的机顶盒也花费可观,一个高清电视机顶盒的价格在1500元以上,比普通标准清晰度电视的机顶盒价格高出3倍。

  由此看来,不仅高清电视机本身价格不菲,附加的消费也会令普通家庭的消费者望而生畏。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标清”电视并不会马上“出局”,相反,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相当的市场,至于“高清”的普及,要高清电视节目内容、高清节目传输系统、高清电视机终端和机顶盒的配套共进,才是根本。

“高清认证”对市场没有拉动力

  尽管现在高清认证狼烟四起,各个厂家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对于商家来说,这种认证几乎是“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从目前的事态看来,高清的认证似乎只在众彩电厂家和媒体中形成了“轩然大波”,对于商家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厂家的销售依然井然有序。

  “消费者对于高清也不是很了解,他们关注的只是电视的清晰度和价格,对高清画面的直观感受是促动他选择电视的主要原因”,大中电器企宣部的张部长如是说,“我们目前的销售并没有因为认证机构进行高清认证而受到过多影响,高清认证的实行没有对销售产生实际性的拉动力。”日前,在记者走访的位于国贸商圈中的大中电器双井店中,记者看到,除了海尔外各个厂家的店面均没有悬挂有关“通过高清认证”的标志,店内的彩电的摆放也一如平常,“这几天销售并没有什么特别。”一位销售代表说。

  同样作为强势渠道商国美对“高清”这个问题也表现的非常淡然,国美的广宣部经理陈琳女士说,“目前,我们店里销售的大多还是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高清电视占的比例很小”,“我们不会因为高清标准的出台而盲目增加高清电视的采购量,我们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开始理性消费了,并不会被媒体所主导,他们对于自己要购买的商品早已有想法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视销售还如以往,没有很大的变化。”

  高清电视是一个产业链,有赖于高清电视机、高清机顶盒和高清节目的共同发展,而高清节目和高清频道严重匮乏,每月高达120元的附加费用和昂贵的机顶盒使其成为高清电视产业链中的薄弱的环节。“也许随着高清电视产业链中薄弱问题的解决,高清电视的销售量会产生大的突破,但是,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近期内我们的进货也仍将按以往的比例,完全根据消费者购买的实际情况来配置。”大中电器的负责人表示。

  对于商家来说,无论是“高清”还是“标清”、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只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就是它们努力的目标,所以,无论彩电市场上再多的搏击、厮杀,他们均不需要耗费心思,只要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即可。

相关链接

高清电视

  “在刚刚颁布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标准中,对数字电视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定义,按照国际上的产品分类惯例,分为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显示器;按照清晰度,分为标准清晰度、高清晰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张素兵博士解释道。依据规定,我国目前的标准清晰度,其图像效果与目前DVD相同,采用720×576i的图像格式,电视屏幕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为4:3,而高清晰度图像格式是1920×1080i,电视屏幕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为16:9,观看电视的视野更宽,更便于人们享受到影院的效果。

  其实,“高清”与“标清”的区别,除了视频必须至少具备720线非交错式或1080线交错式隔行扫描,屏幕纵横比为16:9外,音频的输出也要达到5.1声道(杜比数字格式),同时能够兼容接收其他较低格式的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重放。同时,屏幕尺寸、对比度、亮度、运动图像拖尾时间、立体声效果、电路等将近30个指标也要符合相应的要求。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