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彩电在中国是生存还是死亡,关于等离子电视在华的命运,专家和厂商描绘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
公开质疑等离子发展潜力的声音,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简称“国发中心市场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昨天在国发中心市场所、中国电子商会《2006年平板电视一季度调研报告》(简称“调研报告”)发布会上,陆刃波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到2007年时等离子能否守住中国平板电视20%的市场份额,并称中国家电企业正在弃等离子转攻液晶。
但是,在场的长虹、海信、康佳等彩电生产商,谈到关于等离子的发展计划却很有信心。
陆刃波的担忧来自于刚刚完成的调研数据。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平板电视的市场容量预计为500万台,其中等离子约为100万台,液晶为396万台。“等离子要达到目标难度很大;液晶完成的可能性很大。”其中在今年第二季度中,液晶预计实现销售107万台,等离子则仅为30万台,而这一数量仅接近于液晶电视32寸和37寸的预计销量总和。
“从用途来看,等离子电视目前50%以上用在客厅,液晶用在客厅和卧室的比例则是对半开,后者应用范围更广。”陆刃波认为,厂家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他认为,目前多数彩电厂商的生产和推广重心都放在液晶上。“外资仅有松下、日立在坚持等离子,索尼已经从去年完全转攻液晶,国内家电企业中仅有长虹在做一部分等离子产品。”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来判断,液晶和等离子应该是并重发展。”海信电器股份公司旗下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张培峰说:“我在3年前也抱有放弃等离子的想法,但是随着等离子、液晶的缺点得到改进,现在我的看法是,42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还大有市场。”海信电器股份公司总经理刘洪新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透露,海信已在半年前开始包括等离子屏在内的模组研发,年内有望实现部分模组的组装。
无独有偶,昨天,长虹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陈桂青透露,长虹与国内CRT(传统显像管)生产商彩虹集团联手投资的中国首条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已经在北京完成相应公司注册。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即将动工的首期工程投资达3亿美元。
看似巧合,海信、长虹、厦华在等离子的发展上都锁定高清产品。
彩电生产商的做法并不是与市场背道而驰。“盈利的趋势决定生产的趋势”,苏宁集团副总裁范志军一语道破。说白了,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任何市场、厂商、消费者的一边倒,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严重同质化,接下来就是恶性价格战。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彩电业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为何放弃等离子的声音高涨?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给了另一个思路:与主推液晶产品的厂商炒作有关系。包括近期广为流传的“等离子彩电鲜有达到高清电视国家标准”的说法,信产部第三研究所高工刘全恩认为不尽然,目前50英寸和55英寸的等离子显示终端已有达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