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变脸:中国彩电企业强势应对欧盟反倾销只是“厚积薄发”的开始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6-03-30 作者:萧萧

  近日,有关欧盟要对我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CRT传统阴极射线管电视机产品征收高达44.6%的高额反倾销税的消息在国内业界激起轩然大波。欧盟对我国彩电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十余年的艰苦谈判,中国企业与欧盟于02年达成以出口价格及数量承诺的方式换取欧盟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协议。但是05年底,中方企业由环境变化导致原有协议不再有任何意义为由,终止了该协议的继续执行,同时中方企业彩电出口面临欧方的反倾销据高额税的威胁。  

  此事件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中方“违约”在先,其实不然,此事件有着深刻的环境背景。中国彩电企业强势应对欧盟反倾销只是“厚积薄发”的开始。  

  2002年8月中欧达成的以出口价格及数量承诺的方式勉强换取欧盟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协议本身缺乏公正是中方终止该协议继续执行的前提条件。欧盟基于我国彩电行业出口份额大幅增长而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并没有认真的考虑中国产品在欧洲畅销的原因,只是将其归结为我国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市场成本,而认定为倾销行为。同时,欧盟认为我国未采用市场经济制度,不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存在政府对企业的不正当干预和财政补贴,而这些因素是我国彩电产品在欧洲拥有价格优势的根源。中国企业一直也没有承认过欧方的指责是事实存在的行为,中国企业没有任何意图在欧洲倾销自己的商品。欧洲政府主导的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只是在西方社会“自由贸易”谎言下设置的贸易壁垒,是一种地区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中方企业的利益,更有悖于“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虽然中方企业被破在02年接受以出口价格及数量承诺的方式换取欧盟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协议的协议,但这并不代表中方承认了“倾销”行为的存在。  

  时过境迁,一转眼从“协议”制定到今天已经5年。这五年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协议”变更甚少,本就不公正的“协议”更变得毫无意义,正成为中国军团05年底退出该“协议”的直接原因。5年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中国严格按自己的承诺办事,建立起了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许多兄弟国家的承认,在这一问题上,我国也在与欧盟成员国作着虽然艰苦但绕有成效的谈判。原先建立在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基础上的“协议”更加显得“不具公正性”。  

  5年里欧盟对中国CRT彩电实行的反倾销配额出口限制只由当时的40万台/年增加到50万~60万台/年。而这5年里我国彩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总体产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5年前40万台的配额对于当时的我国彩电企业已经是“杯水车薪”,何况时至今日:中国有句古话叫“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而05年我国彩电总产量已突破8000万台,可见对今天来讲几十万的“配额”早已“毫无意义”,或者说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5年里世界经济状况突飞猛进,例如承诺协议签订时,欧元与美元的汇率大概是1:0.95,这两年欧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今年最高曾达到1:1.35。时至今日“配额”的最低限价从未得到调整,今天这个限价已经远高于欧洲市场的彩色电视实际市场价格。康佳总经理杨国和举例称,像14英寸的CRT彩电,康佳在欧盟的含税零售价为69.99欧元/台,这已经包含了2欧元的运费、14%的关税和17%~20%的增值税,而欧盟给中国彩电的最低限价是82欧元,远远高于市场价。他表示,所以,康佳根本没有用欧盟的配额,而是利用海外工厂曲线出口到欧盟,“去年我们出口到欧盟的彩电,实现了300%的增长。”如此“牵强附会”的“协议”对中方已经毫无意义,自04年开始我国出口欧洲的彩电产品已经不再使用协议“配额”,那怕协议在执行下去,也只是中方不断的提供核查成本,而得不到任何利益。

  信息产业部最新发布的《2005年中国彩电业评述》证实,去年我国出口彩电3974.65万台,出口金额50.5亿美元,其中CRT彩电出口2564.29万台,出口金额22亿多美元,下降1.62%;液晶彩电出口729万台,出口金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8%;等离子彩电出口24.3万台,出口金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92%。平板电视的出口数量占全部彩电出口数量的19%,但出口金额却占了4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价格虚高、数量极小的“最低价配额”“协议”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而事实上,欧盟对华的彩电“反倾销”从未停止过:超过“配额”的出口欧洲部分、超过限价的部分,自反倾销立案调查以来一直被征收高达44.6%的高额反倾销税。

  在“协议”之外,中国彩电企业其实“道路”更宽广。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只涉及CRT彩电,而对近年来连续快速攀升的“平板电视”并无规定。面对CRT市场份额的急剧缩小、平板份额的快速提升,我国彩电企业正在经历主流产品的转型期,未来CRT彩电的产量会逐年减小,而平板电视将成为出口主流。这种产品线转型使中国企业能更好的应对欧盟有关CRT产品进口的反倾销措施。同时,国内彩电企业国际化生产,也是其抗贸易壁垒能力大大增强。TCL并购法国家电企业汤姆逊后,TCL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已全面使用汤姆逊品牌,康佳除拥有中国生产基地外,康佳还在墨西哥、印尼、土耳其、泰国等建设了生产基地,并在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印度等设立了研发中心,海信等也在匈牙利、法国等地拥有工厂,其彩电基本上可以不从中国出口欧盟。国际化道路使中国彩电企业的“出路”越走越宽。

  废止“协议”有利于我国企业与欧盟今后的贸易谈判。对于此“协议”的担心并非来自“协议”中限制出口的CRT电视,而是许多企业担心在“平板电视”领域以出口价格及数量承诺的方式换取欧盟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协议会再次重演。另一方面,在中欧间从在这以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为依据的此“协议”也不利于今后我国与欧盟成员国关于给予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国内企业此次终止执行以出口价格及数量承诺的方式换取欧盟免征反倾销关税的协议,表面看来似乎对我国企业极端不利,但是事实上确是各企业“深谋远虑”的一步高棋。这只是我国彩电企业“博观约取、厚积薄法”的开始。  

  附事件经过:

  时间:1988年

  中国企业凭借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强大的集成设计能力,在彩电这个技术、劳力双密集、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欧盟以我国非市场国家经济为由,指责我国出口欧盟的彩电具有倾销倾向并立案调查。

  时间:2002年8月

  经过多次谈判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及7家彩电厂商以出口价格及数量承诺的方式勉强换取欧盟免征反倾销关税。其中免征反倾销关税份额7家国内彩电企业每年仅有40万台,对于我国彩电企业可谓杯水车薪,而出口更多产品同样面临高额关税。

  时间:2002年8月——2005年

  2002年欧盟对中国CRT彩电实行反倾销,允许中国企业以价格承诺协议的方式,凭配额出口欧盟。当时的配额为40万台/年,这一两年大约增加到50万~60万台/年,但是几年以来彩电的价格不断下降,欧元对美元的兑价又在提升,而欧盟对中国彩电的限价却一直没变:最低限价已经高于欧盟彩电的市场价。

  时间:2005年

  事实上40万台/年的配额对国内厂商意义不大,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变化,这一两年最低限价已经高于欧盟彩电的市场价,04年起国内厂商不再使用配额出口,而转向国际生产出口、零配给出口和不受限制的平板电视产品出口。从2005年开始,中国本土对欧盟市场已无显像管彩电产品出口。

  时间:2005年7月——9月

  2005年7月26日,欧盟提出核查要求,要对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和另外两家中国企业进行核查。9月12日,康佳公司回函欧盟方面,表示公司不再继续遵守承诺协议,因此拒绝毫无意义及作用的核查。9月21日,欧盟方面给商会发函,告知欧盟拟作出撤销对中国承诺、恢复44.6%反倾销的决定。中国企业尚有10天的时间,对欧盟的初步决定进行评论。 10天期限过后,中国企业没有反应。

  时间:2005年8月至今

  2005年7月26日,欧盟提出核查要求,康佳表示将不再遵守承诺协议后9月21日,欧盟发函,告知欧盟拟作出撤销对中国承诺、恢复44.6%反倾销的决定。中国企业10天争议评论期内未表态。而至目前为止欧盟方面尚无官方表态何时恢复反倾销制裁,同时国内厂商纷纷表示有能力应对欧盟的任何反倾销制裁。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