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推动产业升级:05年中国大陆彩电市场盘点

来源:慧聪 更新日期:2006-03-09 作者:李媛

  2005年中国电视机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CRT电视在一级市场受到严重挤压,平板电视消费市场由孕育期步入放量增长期。他们凭借高清晰度、宽屏、超薄等诸多优势正成为彩电市场消费的时尚潮流,也是国内外电视机厂商的发展重点。平板电视取代传统的CRT电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平板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竞争者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发展由导入期转向快速增长期,市场竞争由单一价格竞争转向全面竞争。

  2005年中国大陆彩电业发展主要特征:

  (一) 需求升级:平板、高清电视销量快速增长

  市场的激烈竞争和3C融合使电视这种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可多次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空前提高。平板电视的问世使占据电视机领域几十年霸主地位的CRT电视开始逐渐让位。虽然CRT彩电目前在大陆市场中仍居主体地位,但其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其中销售额的下降趋势相对更明显。

  一级城市电视机市场逐步被“平板”电视所侵蚀,CRT开始向二、三级城镇、农村市场转移。据慧聪统计,在二、三级城镇、农村市场CRT彩电零售量市场占有率为97%,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为87%。在一级城市市场,CRT彩电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依然具有绝对优势为85%,但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却迅速下降,已经降至50%。

  在显示技术上,消费者同样对画面更清晰、细腻的高清电视兴趣浓厚。据慧聪对全国主要城市消费者调查表明,目前,一级城市市场消费者对高清彩电的认知度达到73%,这表明城市消费者对高清彩电已具备较高的认知度,为高清彩电的大规模进入家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鄞涎芯炕贡砻鳎咔宀实缫殉晌鞘屑彝サ墓餐枨笄飨颉T谖蠢戳侥暧械缡踊郝蛞庀虻某鞘屑彝ブ校?8%的城市消费者表示会选择高清显示的彩电。虽然目前各彩电企业都在宣传不同的技术概念,但代表国际彩电发展主流技术方向的是1080P,1080P极有可能成为彩电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点,亦将是中国彩电企业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基础。

  (二) 技术升级: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促进电视机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传统CRT到平板电视,,从隔行、逐行到高清电视,近三年来,电视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在平板电视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如今平板电视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在产品同质化的市场上,技术的差异化竞争往往会取得其它品牌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目前市场上的平板电视品牌不下20种,他们促销的一个重要卖点就是采用什么屏幕。以液晶电视为例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打第七代屏的牌,从SONY的博大晶深,到TCL等国产精品,都以七代屏作为卖点。由于上游屏的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日、韩几家企业的手里,因此仅仅在屏幕上做文章,对各品牌来说有很大局限,使用户觉得有些同质化。因此,各品牌开始从各方面寻求出口,于是平板电视中就出现了眼花缭乱的特色技术。SONY的叫博大晶深、松下的叫VIERA,三星采用独有的第三代DNle(数码自然影像)技术,LG采用XD引擎,飞利浦力推逐点晶晰技术,厦华采用自主研发的“微晶神画”技术,夏新采用4:4:4 动态真彩技术,海信有自己的“中国芯”,新科采用SPS超像引擎,创维采用六基色数字处理技术。

  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各厂家每年都会有二至三款的新品推出。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也就为价格战奠定了基础。刚进入2005年,平板电视降价之风便越刮越猛,尤其是国内品牌,大有要将平板电视“从贵族变成平民”之势。价格“屠刀”从32英寸平板砍向更大尺寸。包括海尔、海信、创维、TCL、长虹、康佳、厦华等国内彩电巨头均纷纷在平板上大做文章,最高降价幅度都超过了20%有的甚至达到40%。国内企业在没有掌握上游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价格下降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急剧缩小,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国内企业明知价格战是利润的火坑还要往下跳,最直接的考虑就是:一旦平板电视进入成熟期,落后的厂商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就非常困难;相反,如果现在能够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规模,那么今后无论是通过规模保证收益,还是与上游面板供应商的谈判,都会顺利的多。平板电视降价一方面是因为上游面板价格下调,更重要的是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想先做大自己的平板电视,通过降价先把对手杀死,然后再称王。虽然国内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到了八成的比重,但是在销售额占有率上却不敌国外企业,国外企业在国内零售市场上始终保持着高额利润,国内企业要想扭转这种状况,要提高竞争力,光有市场份额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盈利能力。一味的价格战只会把自己逼向死路。只有掌握到核心技术,才能做电视机产业里的真正胜利者。2005年国内厂商也开始逐步投入到面板行业,(尽管规模较小,上游产业链还不完整);芯片部分国内也有几家中小规模芯片商推出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控制芯片和数字电视芯片并实现了量产,彩电厂商中海信不久前成功开发了自己的视频芯片,SVA也实现了部分中、低端视频芯片的小批量生产,其他如TCL、长虹也都开始投入研发。核心部件国内厂商虽然都还未实现规模效应,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国产平板电视机将会越来越多的拥有国产的面板和芯片。

  (三)产品升级:电视“瘦身”大势所趋

  电视机走向薄型化已成为趋势,平板电视以其自身优势向CRT电视市场发起强大攻势。体积厚重的CRT电视正加速被淘汰中。不过占有率高达80%的CRT电视仍是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尽管平板电视普遍被认为是CRT电视的替代技术,但目前平板电视除机身较薄外,并没有任何显示功能上的升级,在画面质量和成本等方面完全无法与CRT电视相比。此外,液晶电视存在视角窄和动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而等离子电视则存在动态伪轮廓和亮室环境下亮度不足等问题。平板电视要想在亮度、图像质量、反应速度和制造成本上取得决定性进步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要淘汰CRT技术在近几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我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决定了CRT电视存在的必然性。但消费者对笨重厚实的传统CRT电视日益感到不满,为了应对平板电视的挑战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少电视厂商应薄型化潮流,推出薄型CRT电视,以时尚轻薄全新面目出现。通过吸引那些想购买薄型电视,但又无力承担高昂价格的消费者,制造商们可以凭借CRT的价格优势及薄型CRT这一新型利器,继续在CRT领域里挖金。
虽说超薄型CRT比液晶电视便宜,比传统CRT薄,但是它也比液晶电视厚,比传统CRT贵。每一个技术必然有其研发、试用、普及阶段,新型CRT能否很好满足市场需求、能够获得成功还需要时间检验、市场检验。

  (三)产业升级:价值链竞争初现端倪

  彩电业进入平板电视领域后延续了传统CRT时代的无序市场竞争模式,混乱、微利再次困扰着国内企业。当面临国外品牌价格攻势时,国内企业的价格战显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国内彩电厂商的目光要投向产品创新、上游生产等更具长远意义的领域。彩电业的竞争模式将由以成品制造商为核心的单一价格竞争转向面向整个产业的价值链竞争。面对竞争的升级,国内企业的出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现在大多数国内电视机企业就像是一条腿在走路,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电视机生产领域里只是做一个整机制造商已经很难有大的发展,因此,国内企业开始纷纷涉足上游面板生产领域。长虹、康佳、创维、TCL在国内彩电行业打拼多年后,正筹划合资建立液晶面板生产线,上广电也宣布将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年初,将采取海外资金募集的方式,斥资40亿美元投产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而上游的液晶屏生产厂家,如夏普、LG、三星、索尼都同时涉足终端产品的制造,单纯生产显示屏的生产商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向下游的进军。作为上游面板生产商之一的中华映管,传出要收购厦华电子的消息。

  在彩电业的CRT时代,整机制造商和显像管生产商基本上是割裂的,上下游之间的分工很明确。但在平板电视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面板生产商还是整机制造商,都在寻求与产业链的另一端进行沟通,甚至相互渗透,而这种产业链的整合,也是电视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6年中国大陆彩电市场发展趋势:

  2006年将迎来平板电视市场爆发式增长。预计2006年平板电视市场规模将接近45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需求规模将接近350万台,而等离子电视的需求将在100万台的规模。42寸以上大尺寸平板电视需求比例逐步提升,总量规模将超过100万台,其中等离子电视占83%,液晶电视占17%。

  2006年,上游产业持续竞争,将继续给下游彩电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带来一定的降价空间,但目前市场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上游资源相对还比较紧张,所以,在未来市场中平板电视价格将有限度的下降,降幅空间缩小,并且价格下降速度放缓,规模效应将是支撑制造企业利润的基石。下游整机制造商对上游面板生产的期盼将成为2006年另一大亮点。

  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尚还处于“春秋争霸”局面,尚未最后沉淀出稳定的市场格局,所谓的强势和弱势都是暂时的。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与CRT彩电市场规模价值比将接近1:1,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品质与规模竞争阶段,最后成为平板电视强势企业的,应该是那些在产业链中综合竞争实力强的企业。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