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SED推迟上市的事情。因为东芝与佳能表示,双方合作研发的平面发射显示器(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SED)电视,上市时间确定将由2006年春季延至2007年的第四季,而对于产品延后上市原因,双方对外的说法是成本撙节脚步不及所致。但是这个说法似乎并不让人信服,大家仍然猜疑纷纷,特别是外界对于东芝、佳能可能就此放弃SED TV的传言嚣尘上,更逼得佳能社长御手洗富士夫公开辟谣,并再三重申绝不放弃SED TV。而作为一个业内人士,笔者可以理性的理解东芝与佳能作出的这一个决定,不过笔者认为成本撙节脚步不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并不是全部,技术尚未臻熟同样也是SED推迟上市的一个关键,故此暂时撇开其他原因不谈,下面我们单单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一下SED推迟上市的因素和原由。
首先,主管东芝电视业务的高级执行常务董事、数字媒体网络社社长藤井美英在2006年3月2日宣称:“2005年‘CEATEC’展示的性能还远远不够。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根本就分辨不出SED与画质不断提高的PDP和液晶间的差别。在尚不成熟的时候仓促推出产品反而可能损害SED电视的形象,倒不如等到真正实现了SED应有画质的时候再投放市场”。
对于这个观点笔者是认同的。目前,SED电视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比LCD以及等离子更高级,效果以及各个方面的性能都比这两种平板电视好。而事实上,现在SED的优势的确是十分明显的,除了在明亮度稍不如液晶外,无论是灰度表现力,可视角度,色域范围,动态画面表现,暗部细节,甚至是耗电比起PDP和LCD都打平或者远远领先对手。不仅具有对比度高、画面细腻、清晰、层次丰富、动画追踪性强等特点,同时还比以往的各种显示屏都更加节能省电,足足比LCD省电2/3,故此很多人都认同SED属于下一代的高级电视技术。既然这么艰难才给消费者留下这么好的印象,那么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东芝和佳能会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把不成熟,尚有缺陷的产品推出市场来砸自己的招牌吗?不会的,要知道,从1986年起佳能就已经开始研究阴极发射的,至今已经连续投入20年了,而20年的技术成果谁又敢轻易损坏它的名声?
目前很多人都在怀疑在PDP、液晶技术不断发展,屏幕尺寸不断加大的今后,SED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而且SED产品如果不能很快上市的话,很有可能错过这一个“大屏幕超薄时代”的浪潮。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或许在包装推广、特色功能方面未来的电视会变化多端,但是从核心技术的角度来说,未来的十几甚至几十年时间内,电视的显示部件无非就是液晶面板、PDP、有机EL面板和SED面板4种。现在佳能即使不急于使用佳能平塚工厂试产线少量生产的面板推出产品,等东芝姬路工厂批量生产线开工后再投入市场,也一样能确保SED电视的地位。而且东芝表示将不会让SED在短期内上市有着更加大的目的,就是SED定位在高端——显示更清晰、色彩更艳丽!这样更容易一口气抢夺LCD和PDP的市场。
前一两年,东芝、佳能宣布SED能够在2006年春季上市,这并不是这两厂家估计错误或者SED的技术支持不足,可以说即使现在马上要推出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虽然到了2006年,SED的技术达到了预定目标,但是市场的发展实在太快了,两年前30~40英寸是LCD和PDP间的空档,所以SED就瞄准了这个点,想称霸这个尺寸阶段。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30~40英寸已经成了LCD的主攻战场,而PDP除此之外还可以向50英寸、60英寸退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挤在了同一座独木桥上。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SED必须与LCD在这个尺寸死拼。考虑到LCD的产品线长度,以及资本投入的密集度,到时候肯定有一场血淋淋的战斗。既然战争在所难免,东芝、佳能当然不会打无把握的仗,LCD的技术已经久经市场考验,也日益成熟,而SED还没有上过战场,所以东芝、佳能更加不会贸贸然让不成熟的SED去以卵击石的。那么到底SED还存在什么技术不足的地方呢?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呢?总结起来大概有四点:
亮度不足是致命弱点
SED的发光原理也不难理解,在SED显示器件中包含一块镶嵌着大量微型电子枪的玻璃“基板”,每个微型电子枪对应于一个像素点,与它正对着的是涂有荧光粉的另一块玻璃“面板”。这两块玻璃板之间是真空的,其中包含很关键的“隔板”由包含极细微粒子的胶片制成的窄缝。通过向隔板施加电压,会产生一种能激起电子发射的隧道效应,其中的电子会被两层玻璃板之间的电压加速,并向涂有荧光物质层的玻璃面板轰击,引起像素的发光和显示。这与CRT的自发光显示类似,因此理论上SED在亮度、色彩、可视角等方面与CRT是一样的。
在亮度方面,CRT是较逊色于现在的液晶的,而采用同样发光技术的SED同样存在亮度颈瓶。目前主流的液晶电视的亮度一般都达到800cd/m2,等离子更是在1000cd/m2以上,对比SED,我们遗憾的看到,在2005年以前,其最大亮度只达到300cd/m2。到了2005年在“CEATEC JAPAN 2005”展会上,东芝展示了多款SED电视,尽管亮度有所提高,但也只是达到430cd/m2。所以,在亮度这个方面SED还远远不及LCD和PDP。由此可见,尽管SED的显示技术已经得到多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许,但在亮度方面还有待改进。相信东芝与佳能在暂缓SED上市期间会对SED的亮度进行改善。
裂缝控制与电子发射效率仍需攻关
TCL多媒体事业本部史万文则认为,SED是否会对等离子和液晶产生冲击,关键在于其产能的大小,看该种技术是否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当然要想形成规模效应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但SED目前仍面临良率问题,生产成本不容易降低,良品率提升困难主要是因为SED裂缝控制不易,如何精确控制裂缝提高良率这个是东芝与佳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电子发射效率较差也是一个尚需解决的技术难关。
尺寸与寿命也尚需解决
大家都知道,SED属于FED“场发射显示”(Field Emission Display)中的一类,FED与SED的唯一区别就是起牵引电子作用的柵极并不是与电子发射阴极平行排列在下玻璃基板上,而是制作在电子发射阴极和阳极(上玻璃基板)之间,因此仅仅是电极制作工艺的区别。既然SED与FED同类,所以我们可以从FED的命运看SED可能碰到的问题。FED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做出实用化的样机,到90年代中期实现商业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至今还有如下的问题需要解决:
(1)为了不影响电子的发射和运行,FED的内部为超高真空状态,其表面要承受超过每平方米10吨的压力,内部的支撑问题需要解决。
(2)高速电子打到荧光粉后会把其内部吸附的气体解吸出来,造成真空度降低。因此FED的寿命与真空保持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可以预见这些问题同样也是SED需要解决的。
SED面板存在局限性
日本三菱公司认为SED面板有其局限性:“SED面板能够实现与CRT同样的屏幕显示质量是令人可以理解的,但绝对不可能超过CRT的屏幕显示质量。比如对于色彩表现范围,只要荧光体没有重大突破,就不会超过CRT的色彩表现效果。如果要提高荧光体的色纯度,就会使残像特性变差。只要不解决这一问题,SED面板永远都不会超过CRT的屏幕显示质量”。另外,SED公司一开始先生产50英寸的面板,随后生产40英寸的面板。生产更小的面板意味着要把每个像素和电子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必然会增加技术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成本。
尽管SED在各种技术规格的展现上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不过技术要能长久,且能被市场接受,还须经过许多的考验。技术的成熟度,消费者的接受度等等,都是SED未来需要面临的问题。SED推迟上市,正好可以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技术,这样才能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