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能否再次长红?长虹易帅时,这是媒体猜测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现在,业内专家得出一个初步结论,长虹可以再次长红。
这是因为长虹在新帅赵勇的主导下,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变革。
说长虹的变革艰苦一点也不过分。因为长虹的这场变革,是在众多不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甚至有人还为赵勇担了一把心,认为他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为什么呢?国人向来讲究因势利导,所以孟子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客观讲,长虹的这次变革,是一次逆势中的变革。先说“天时”,用兵讲究趁胜出击,所以企业变革的最佳时机应为鼎盛时期。这时,企业财力雄厚,人心凝聚,如顺势变革,而一鼓而定之。而长虹的变革,是在易帅后进行的。此时,长虹也开始从顶峰下滑,企业积弊难返,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失去主动应对的最佳时机。因此,长虹的变革,并不占天时。
从“地利”讲,长虹此次变革也不占优势。中国家电最红火时,有100多家企业参与角逐。到2004年时,大型彩电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广东五虎(TCL、创维、康佳等),山东双雄(海信、海尔),皆处于东部。唯长虹独处西部,先是“孤独求败”,而后陷入“孤军奋战”境地。远离原材料和原配件不说,离高端市场也较远,由此造成生产、物流成本偏高,也很难吸引顶级人才加盟。变革所需的很多东西不得不舍近而求远。
从“人和”来说,当时长虹也不是很好。一方面,长虹规模生产低成本支出的模式,使员工福利、住房等未得到妥善解决,当企业面临困难之际,士气较为低落。另一方面“掌门”更迭,员工人心思动,人员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可以说,长虹的变革,就是在上述种种不利的背景下进行的“背水一战”,故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可喜的是,尽管情况诸多不利,尽管变革过程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受质疑和指责,但因为上下齐心,长虹仍然取得了变革的阶段性成功,结束了多年前就开始的“调整”。
更令人振奋的是,长虹在此次变革中采取的战略、方式,不但使自己摆脱了困境,更为时下的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长虹此次变革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变革的目的非常清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企业变革的好处,谁都知道,但关键在于怎么变?向什么地方变?是用“手术”还是内补?近年来很多企业变革,开始轰轰烈烈,但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有些企业甚至越变越乱,越变越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标空洞不明确,大部分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相比之下,长虹此次变革,并未照抄其它企业的模式,相反赵勇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长虹所处行业现状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坐标”战略和发展路径,目的十分清楚。由于目标清楚,有的放矢,所以在变革中即使遇到困难,仍能坚定信念,并最终达到目标。
二是变革的模式很有创意。长虹应往何处去,可以说四万名长虹员工有四万个想法。赵勇怀揣变革蓝图,重返长虹时,并未立马推动改革。从目前披露的资料看,长虹变革前,作了很多“准备”。先是请国际咨询公司充当“军师”,对长虹全面摸底“把脉”,找出病因病症。再是启动为期三月的员工大讨论,使全企业的思想得以统一。在“民心已定”的基础上,方进行全面改革,而变革的第一刀,是从组织模式“开刀”。整个变革的顺序、节奏,先后,难易、手法等等,都很值得借鉴和研究。
三是长虹的变革不是“休克”变革。时下很多企业的变革,不是伤筋动骨的,就是因此一蹶不振。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是为变革而变革,在变革过程中为了突出一些指标,不惜放弃甚至“牺牲”另外的指标。比如你要我把利润做上去。好,利润=总收入-成本。总收入做不上去,降成本总可以吧。于是就拼命压生产、营销的成本,结果单位年利润上去了,但企业的后继发展力没有了。这种变革可谓是“休克”变革。此次长虹的改革,着眼于长远。即没有让各个系统停下来变革,相反是在前进中变革,企业的各项核心指标没有因变革而下降,相反却增加了。目前,长虹企业3C构建初步成形,核心产业、战略产业、新兴产业都各有建树,这为企业的未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十分不易。
四是长虹的变革是在团结中进行的变革。很多企业变革,由于涉及利益搏弈,权力再次分配,加上新旧观念冲突,通常都会造成企业动荡,严重的甚至是高层动荡。长虹是个老企业,人脉关系盘根错节,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踩上“地雷”。这也是改革之初,很多人担心的地方。但长虹此次变革,可以说是个例外。一年多来,长虹的中高层,绝大部分没有变动,只有少量人士进行了平级调动。由于团结,长虹员工士气高涨,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使企业的变革得以顺利推进不说,同时员工外流率也降到了历史新低。这是对长虹团结改革最真实的写照。
正因为长虹变革中的以上特点,因此可以说长虹的变革为国企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或者说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