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辽宁省消费者协会邀请部分消费者代表、生产企业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及新闻界人士,召开关于平板电视产品“三包”情况座谈会。会上,平板电视机售后服务等问题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平板电视机售后服务投诉多
平板电视机是指厚度相对较小的电视机,就是“薄如平板”的电视。目前,液晶、等离子、硅晶光背投、SED、OLED等技术类型的电视都可以称为平板电视,市场上销售的平板电视产品以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为主。
记者从辽宁省消协了解到,近一时期以来,平板电视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2003年11月11日,沈阳的消费者郭先生花2万多元在沈阳中兴商业大厦购买一台平板电视,2004年9月出现质量问题,免费维修1年后再次出现质量问题,整个屏幕只剩1/3面积有影像。2003年11月,辽宁省锦州市消费者于某花3万多元购买一台平板电视,2005年6月电视机屏幕在突然出现一道闪亮后,变成一个宽4厘米的黑道,维修部称修理的话需要于某自己承担换屏费5000多元。
据辽宁省消协投诉部主任冯增雯介绍,根据1995年颁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享受“三包”服务的电视不包括液晶、等离子、背投等高端彩电。平板电视的售后服务内容一直是企业自定,保修年限凭厂家服务承诺,厂家不同,保修年限也不同。目前,绝大多数生产厂家制定了1年的保修期。虽然消费者在保修期内可以得到免费维修,但1年保修期过后,消费者面对的往往是高额维修费用。辽宁省消协在调查中还发现,平板电视生产企业将产品说明书放在封装的包装箱内,消费者只有购买后才能看到具体的保修条款,这样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个别销售人员对平板电视保修期解释模糊,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企业应延长保修期
在座谈会上,一些消费者代表表示,生产企业应该对平板电视进行质量跟踪,如果类似问题普遍存在,相关部门应该责令生产企业停止销售,并对确有质量问题的电视进行召回。同时,生产厂家应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放心消费。对于平板电视在研发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该让消费者来承担,消费者不是产品质量性能的试验品。
辽宁省消协消费维权志愿者韩春红律师认为,由于有关平板电视标准的制定滞后于产品的发展,同时也没有一个健全的行业标准,因此,生产企业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缺少了国家检测标准的权威检验。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在生产销售时,其质量应当具备应具有的使用性能,如果不具备使用性能或使用性能存在瑕疵和缺陷时,企业应该向消费者明示。从法律上讲,这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韩春红律师表示,几万元的平板电视,其使用时间绝不该仅仅1年。作为占平板电视生产成本70%左右的显示屏,生产企业应该延长它的保修时间,即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这样对消费者才算合理。企业单方面制定1年的保修期,消费者购买电视就必须接受,如此强制性条款带有“霸王”色彩。
200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平板电视的“三包”问题表示,有些企业以平板电视不同于传统电视为由,称平板电视不适用彩电“三包”规定,这种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实际上,在有关部门没有做出解释和规定之前,所有的企业都应当遵照执行现行的法律和法规。不能因为是高科技产品,平板电视的“三包”期限就比普通电视产品低。
■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由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滞后,行政执法部门在依法行政时面临诸多困难,但这同时也是市场对企业经营理念的一种考验。辽宁省工商局合同监管处李飚认为,在平板电视技术标准、“三包”规定缺失的情况下,如果生产企业未能很好地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关于公平原则、对等原则和诚实自愿原则,即便能够获得暂时利益的最大化,但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市场空间。从《合同法》的角度看,企业在宣传、声明中则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行事,否则行政监管部门在掌握可靠证据的情况下,将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辽宁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王方表示,尽管国内生产企业从国外引进屏幕,对方给予的保修期只有18个月,但国内生产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给予消费者最大的保护。在现有条件下,生产企业应该提高自律意识。消费者也应该对平板电视的生产经营现状有所了解。
来自辽宁省质检方面的人士则呼吁,平板电视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每批产品的检测,特别是增加产品出厂前的质量检测。各厂家应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在按照企业标准检验的同时,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质量检测,这样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有关生产企业的代表在座谈会上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平板电视的相关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的法律法规,在解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辽宁省消协秘书长冯安祥表示,国家关于平板电视的有关标准正在制定中,辽宁省消协在会后会将各方意见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为推动国家平板电视相关标准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