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经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整体平移推广和多媒体资讯服务为主的“青岛模式”、以一卡一费和梯级收视消费为主的“佛山模式”,目前出现的上海模式以内容集成、产业联盟为主的付费电视推广自称一家,但也存在收费标准、传统模拟信号及维修等问题的制约。
2005年12月5日,上海东方有线网络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有线”)与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正式签约,共同打造沪上首个数字电视产业园。
这标志着“政府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全新的数字电视发展模式进入实践阶段,数字电视“上海模式”取得新突破。
2006年1月9日,东方有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数字电视产业园区,一期建设总面积5000平方米,关联数字电视上下游产业链,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最终建成上海数字电视产业基地。”
《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有关框架协议的细节仍在洽谈当中,作为上海首个数字电视产业园配套的税收、土地等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也将在春节后出台。
有线“数字电视”走了3年路
数字电视是用数字传输替代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适时发送到观众的接受终端。和传统模拟传输比,数字传播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电视画面清晰程度获得成倍提高,在频道分配上可以扩容数百个频道,最重要的改变是可以提供双向互动服务,实现交互电视、VOD点播、数据传输等诸多服务内容。
2003年开始,我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加速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实践中形成了整体平移推广和多媒体资讯服务为主的“青岛模式”、以一卡一费和梯级收视消费为主的“佛山模式”,上海模式以内容集成、产业联盟为主的付费电视推广自称一家。
目前上海、北京等25个城市开始试播有线数字电视节目,2005年下半年,有线数字电视明显加快了速度。“2006年,上海计划3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上海东方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上海作为三个试点城市之一,自2002年9月28日开始数字电视运营型试播至2005年12月底,上海市区共有数字电视用户10万多户,覆盖人口为30万,数字付费电视市场建设已初具规模。据统计,上海地区已推出109套数字视音频节目,规模居全国第一。
“官商共治”数字电视
2005年11月4日,工博会上,东方有线推出“数字家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集有线宽带及信息应用服务、全交互数字电视为一体的家庭视听娱乐信息服务整体方案。
东方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表示:“作为集有线电视、大众宽带数据、数字电视、企业数据等业务为一体的运营商,东方有线正着力于‘数字家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打造。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东方有线为上海市民提供了集‘有线宽带及信息应用服务、全交互式数字电视’等多项网络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家庭视听娱乐信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并直接推动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上海市政府称,实现数字交互式电视、宽带上网等三重服务,该系统的推出必将给沪上百姓带来不一样的现代生活体验,2006年,政府全力支持数字电视的有效推进工作。
作为全国唯一的“三网融合”试点单位,“摸着石头过河”的东方有线重点探索基于有线网络的增值业务开发和市场拓展,安装了高清晰交互式机顶盒的液晶电视,可以通过高速宽带上网点播4000多部(集)影视剧,精彩的片段可以快进、倒退、暂停、录制,让观众和电视真正互动起来。
借助这个“数字家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观众还可以在数据服务板块查询气象、房产、交通、菜市场等生活实用信息。这预示着数字家庭将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将逐渐走入千万百姓生活中。
2001年3月,国家计委决定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搞数字电视试验区。根据方案,全国将在2005年前,完成卫星传输由模拟向数字的平稳过渡,计划2005年全国四分之一的电视台将发射和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争取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00万户,同时开展卫星数字直播业务,开始地面数字电视试验。
事实上,就政府方面而言,上海市政府对数字电视的建设一直非常重视,早在2002就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牵头,市计委、文化广管理局、SMG等多部门参与的上海数字电视领导工作小组,对上海的数字电视的推广进行各方面的联络和协助工作。
而此番产业园的落成有利于整个产业链之间实现在技术、标准上的“无缝对接”,从而将大大加速高清数字化的普及进程,更关键的是,将政府拖到数字普及的市场化运动中。
终端内容是制胜之本
数字电视借助的是有线电视网络平台,终端内容是其制胜之本。数字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有线电视数字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是数字电视频道与多媒体内容的提供商和服务商,该公司把具有品牌效应的节目提供商引入数字内容平台。2005年,在和原有的海外知名电视播出机构建立合作的基础上,上海文广互动公司又与韩国KBS、MBC先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独家播出其精品韩剧,同时还加大其他节目的引进,丰富数字电视频道的内容。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投入互动内容开发,进行节目样式的创新。
实际上,虽然数字电视推行得比较早,但也还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消费形态,其产业化进程不同模拟电视时代,更需要形成从产品、渠道到服务的完整的业务链和价值链,尤其需要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运营平台、网络运营商与终端设备制造商等共同投入。
同时,政府的支持、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节目内容的丰富、合理的价格等这些都是数字电视良好发展所必需的。只有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都赢,才能最终赢得数字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市场期待瓶颈之破
但截至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才有望超过600万户,形势很不乐观。“以上海对数字电视的投资力度来计算(据称仅双向改造就花了超过6亿元),起码要达到50万用户才能持平(以包月费50元计算)。”
有专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前有传统模拟电视的“狙击”;另一方面后有新型视频接入方式IPTV的“尾追堵截”。
传统模拟电视的“狙击”主要体现在传统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之间的衔接矛盾上,其中收费标准、传统模拟信号是否保留、机顶盒的维修等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上海模拟电视的收费是13元/月,而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费为37元/月(基本包)、29元/月(可选包)。“不算最高的66元,就连最便宜的价位也得37元,再加13元有线费,每月要掏50元看电视,未免太贵了!”
一位上海市民认为高价收费限制了用户群的增长。上海从2005年9月底开始,把用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3万台机顶盒,向居民免费赠送,可一个多月下来却只送出了6500多台。传统模拟信号是否保留也让消费者很是“受伤”,看电视必须转到AV方式看,以前编好频道顺序都没用,看电视需要来回地转换很不方便。
另外,机顶盒的价格在950元-1750元,也还是比较高昂的;还有随之而来的维修问题,什么人来维护?维修价格是多少?去什么地方维修?这些让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也都是数字
目前消费者家中的两个内容孤岛,一个是以电视、音响系统、广播媒体等设备为代表的家电设备孤岛;另一个是以互联网和宽带连接为代表的个人电脑孤岛。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从互联网上点播内容以获得更大的方便性,他们希望对数字视频内容有更多的控制权,能够在希望的时间观看视频节目,并将视频节目传输到家庭中不同房间里的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