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岁末,伴随一个名为“百思买”的美国家电销售企业开始进驻中国市场,整个家电零售业的竞争格局似乎酝酿着更大的变化。
这家美国企业最近显得异常高调,首先是宣布上海开店计划,其次是宣布绝不会和别的零售卖场一样收取进场费,而是要靠批零差价来赚钱;第三,最为惊人的是,百思买中国总裁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现象,“同样品牌与型号的家电,在北美市场的价格比中国还要便宜,而且利润率要更高”。被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制造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居然会出现一个悖论:在加上运费、关税,以及高昂人力成本消耗等等因素之后,中国的产地销售价格居然要高于美国的销售价格,这样的情况看起来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
稍微具备理性和常识的人都不难推断,在某个特定时期、某种特定商品,美国销售价格低于中国市场确实是有可能的。其原因往往是企业出于短期促销或者急于拓展海外市场的目的,而采取的非常之举。但是长期而言,这样的情况是很难保持的,毕竟最终的成本需要家电企业自己来承担。
百思买作为国内家电产业的搅局者和后来者,以其与众不同的盈利模式为特色,相信能够获得家电制造企业的青睐。但是在中国市场,单单凭借一个新颖的盈利模式、或者“美国概念”就想获取市场的胜利,却是非常困难,毕竟“噱头”不是实力。对于国内家电制造企业来说,他们的心态非常矛盾,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脱离“进场费”的压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需要借助国美、苏宁的销售渠道,而后者则是百思买所不具备的。
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商务部旨在保护供应商的《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也在现实中落空:在四川,自从新规征求意见以后,进场费摇身一变,成为“选位费”,而“选位费”的标准并不比原来的进场费低;而对于进场费的始作俑者——家乐福,其一番表态更是耐人寻味。据报道,家乐福针对《办法》的出台,一方面表示“正在研究这项新规定,采购合同肯定不会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但另一方面,针对收取费用的问题,家乐福表示“有很多费用并不是公司要收的,而是供应商为了抢占好一点的货架位置而主动提出赞助,或是向门店管理人员行贿。”其言下之意,在“渠道为王”的格局下,想不收费都难呀!
行政性的《办法》解决不了市场势力的难题,而市场竞争却有可能破解。无论如何,百思买的介入使得国内的家电销售市场形成了两种模式的竞争,是“收取进场费”,还是依靠“买卖差价”,家电制造企业多了一份选择,市场竞争也多了一份活力,我们并不想看到这样的有效竞争如流星般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