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亏损大限将到
“通过对液晶电视各个规格、成本、利润的最新分析发现,从37至42英寸的液晶电视,利润都是亏损的,只有20至32英寸有微小利润,导致亏损的罪魁祸首就是价格战,”赛诺市场研究公司AV部总经理俞亮星指出。
目前,在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市场,外资品牌价格比国产品牌价格高出20%至30%。国产品牌价格基本上低于行业平均价格15%至20%。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彩电市场价格与二季度相比下降了13.5%。
不断走低的价格导致全行业利润滑向谷底。数据显示,2006年1到9月,13家主要彩电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80亿元,同比增长5.7%,利润为14.6亿元,同期增长51.1%,但是利润率仅仅为1.7%。其中,国内彩电企业是1.3%,合资企业是2.9%。这表明,国内彩电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力方面与合资品牌有比较大的差距。“微利经营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难以维持,另外就是竞争力不足,”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孙新果分析指出。
从微利到亏损会有多远?这恐怕是很多厂家都不愿面对的问题。赛诺数据显示,目前国产主流彩电厂家平板电视销售额占本品牌的比重在20%—27%之间。国外品牌则占了90%多。也就是说,平板业务的销售额在整个品牌的地位非常之高。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如果到了明年,国产品牌也达到40%或者是40%以上,一半是液晶电视贡献的情况下,如果液晶电视亏损的话,产业也将面临亏损的尴尬局面。
行业拐点即将出现
对于国内彩电业将面临全行业亏损的诸多言论,国内厂家却表达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平板电视时代,让全球的彩电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中国彩电企业的历史机遇,”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认为,“中国彩电企业未来三五年在全球崛起的起跑点已经出现。”
今年“十一”期间,三星将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降至6999元,索尼则将32英寸液晶电视降至7560元。两家企业在“十一”期间的产品价格,不仅与国产品牌同尺寸产品价格持平,甚至低于某些型号产品。数据显示,外资品牌“十一”期间通过在国美、苏宁等一级市场上采取价格放水的方式,取得了销售份额的大幅提高。
与外资品牌相反,国内品牌却出乎意料地“弃价就质”,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技术与产品身上。创维推出了“屏变系列”新品,康佳则推出了“靓影系列”,TCL推出了“炫系列”,长虹推出“量子芯”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任波认为,外资品牌在特定时间段、特定渠道、特定市场区域取得市场份额的提高是否能持续下去,还有待时间考验。中国彩电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
国际化分工格局催生拐点
是什么让中国彩电业出现拐点?杨东文分析,平板电视时代,国际化专业分工的格局让全球彩电生产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极大地缩短,这是促成拐点形成的关键因素。
平板电视的核心部件有两大部分,一个是显示屏,一个是核心IC线路板。而这两部分核心部件产业集中度非常高,中国彩电厂商是他们极力积极推销的重要客户。比如,液晶显示屏的采购,都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而主要IC部件,索尼与创维、康佳完全一样,都在使用来自美国Genesis和美国泰鼎公司的产品。
彩电核心部件的研发属于“技术、资金”双密集领域,即便实力如日韩等外资企业,也难以独家承担。因为研发投入高,因此需要广泛推广,获得收益。这是技术拉不开的重要原因。而日韩企业难以深陷价格战,其成本高也是关键因素,包括高人力成本,比如日企高管的年收入是中企高管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