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家电采购黄金档 液晶平板电视选购三看法则

来源:和讯网 更新日期:2006-12-25 作者:佚名

    时逢双节,又是一轮家电采购的黄金档。由于彩电行业近年来在显示和传输的技术的风起云涌,而以液晶为主流代表的平板电视已经成为市场新宠,但是,面对众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出,不谙技术内核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难免有些无所适从。那么,在购买液晶平板电视时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呢?

  一看技术

  说到技术,首先要了解液晶屏的来源。目前市场的液晶电视采用的屏源分为5大厂家,分三类:日系屏,如夏普屏,韩系屏,如三星(于索尼合资),LG(与PHILLIPS合资),台湾屏,如友达、奇美。而技术层次与质量以日资,韩资为优。目前国内企业以选择韩资三星,LG屏居多。

  选购一款液晶平板产品的时候,消费者首先要注意是否色彩饱满鲜艳,层次清楚。对特定的色彩,如人的肤色,天空的蓝色和树叶的绿色等,在局部处理上能不能接近真实。而这就和技术有很大关系了。

  液晶屏主要影响液晶电视的成本和使用效果。而画质主要由液晶屏和色彩输出控制技术决定。色彩输出技术包括三星的DNIe,LG的XD引擎,创维的V12数字引擎和\"六基色\"3D彩色处理技术等,这些或基于面板技术再开发的数字画质改善技术,或是芯片通过多项调整和修补功能,提升电视的信号处理能力。而创维最近推出的\"屏变\"技术,则能够根据收视环境自动变换亮度和色彩,从而使观众在收看电视时不会因为亮度过高而感到刺眼、眩晕,完全将液晶平板电视的画质与人的观看舒适度和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V12数字引擎则全面兼容1080P、1080I、720P,未来各种高清播放器都自由接驳。

  二看趋势

  趋势就是看谁站在技术与能迎合消费需求的前沿。\"高清\"可能是近期高端液晶平板电视推广中最常提及的一个词。据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开展高清认证的机构只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两家。此外,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替CQC从事检测工作。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真实情况应该是\"20多家知名大型电视机生产企业的60多个型号的产品率先获得了首批高清晰度电视机CQC标志认证证书\"。

  另外,就是3C融合。3C融合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家电(CONSUMER ELECTRICS)互联互通的融合,这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移动硬盘技术一出,软盘产业顷刻间全军覆没;闪存技术一出,笔记本电脑全面\"减重\"(去掉硬盘)。这两个IT业案例,都表明先进技术将对产业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而这一现象,启发了创维。以3G-USB高清流媒体播放电视为代表的融合了IT技术的新产品更迎合现代数字家庭的需求,肯定将逐渐成为消费的新趋势。内置双USB2。0高速高集成解码芯片,可实现音乐欣赏,图片浏览,电影播放等多种娱乐功能。消费者到使用电影U盘,到网站上下载高清电影,插在具有3G-USB高清流媒体播放电视上就能观看。

  三看性价比

  价格因素一直是消费的重要指标之一,成熟的消费心理是一种理性的消费习惯,盲目崇拜价格高的洋品牌,或一味追求价格低廉而绝对放弃对品质的考量,都是不够明智的。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才是智慧的消费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在平板电视时代,国际化专业分工的格局已经使让全球彩电生产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极大地缩短。在造型设计和工艺标准上,中国品牌更注重个性化;当前中国市场上外资品牌的产品几乎都是在中国采购、生产制造的,但在价格上,外资品牌普遍要比中国品牌高很多。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突破28万台,而国产品牌已抢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高性价比已经成为国产平板电视的最大优势。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安永成教授指出,在平板电视整机的研发制造上,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基本是同步的,他介绍,日前在对中外8个品牌的平板电视的8项关键指标检测中,主流国产品牌在6项指标上领先。而在中国电子商会十一前邀请消费者分别对卖场中三星、LG、创维、长虹等品牌的万元价位平板电视的色彩、清晰度、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音质和画质等项目进行\"盲测\"(遮盖彩电品牌)时,创维、厦华、长虹三大国产品牌的得分竟然全在洋品牌之前。他指出,这些检测虽然不能完全说明国产品牌的性能优于洋品牌,但至少在相同价位的产品中国货的性能更突出。

  国产品牌的性价比对于普通大众消费者来说更为实惠,而且在同等价位上在功能上已经完全胜出了洋品牌。例如,创维的\"屏变\"、\"3G-USB\"液晶电视都是在功能上给了消费者更多的实用、实惠的选择。而\"可录\"液晶,在存储设备方面更是灵活多样,U盘、MP3、硬盘、各种存储卡……存储外置容量无限、可升级。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