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十月份的时候,37英寸还是大屏幕液晶中最受欢迎的尺寸,但是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在商场中已备受冷落,乏人问津,其光芒已被40英寸所取代。
液晶电视基本以37英寸作为分水岭,37英寸就属于大屏幕电视了。37英寸液晶是从今年“五一”黄金周开始成为主流的,而32英寸成为了入门尺寸。当时37英寸外资价格普遍在1.5万元以上,最高达2万元,以东芝37WL66C、飞利浦37PF7320和夏普37GA5/6最有代表性。国产的,一般在1.5万元左右。
世界杯之后,由于液晶面板产量严重过剩,库存大量积压,液晶电视开始急剧跳水,37英寸也成了降价的急先锋。到“十一”黄金周时,东芝37WL66C一度接近万元,飞利浦新上市的37PF7321和夏普37GA5/6价格都在1.3万元左右。国产37英寸比“五一”时至少下降3000元,高的1.3万左右,低者8000元。尽管如此,国庆节刚一过,37英寸竟然锋芒尽失,风光不再。
问题的根源出现在40英寸液晶上。正常情况下,每年的7月份,都是电视机销售的淡季。但是今年的7月份却颇不平静。本来世界杯结束后,平板电视应进入休养生息阶段,养精蓄锐,等待秋季黄金销售季节的到来。但世界杯刚刚落幕,却有多个品牌的40英寸液晶突然宣布下调价格,跌入万元以下,令大家大跌眼镜。40英寸的液晶面板,实际上只有三星和三星索尼合资的S-LCD公司能生产,三星面板的这次大幅降价,表面上看起来突然,实际上有其必然性。
生产大屏幕液晶电视需要5.5代以上生产线,目前全球有1条5.5代线,6条6代线、2条7代线、1条7.5代线和1条8代线在生产,这些生产线的产量已严重过剩,库存积压严重。仅以LG和PHILIPS合资组建的LPL为例,第二季度面板库存高达127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08亿元,即使LPL停产,这些库存也要45天才能消化掉。据预测,今年全年液晶电视市场需求为4000万台,而液晶面板的产量将达到5500万片,产量过剩高达1500万片。为了削减库存,各大厂家纷纷调低面板价格。三星、LPL、友达、奇美液晶面板产量占全球的近90%,三星也无可避免地卷入面板降价战火,因此三星40英寸液晶面板降价非常自然。
造成40英寸液晶电视价格急剧下跌还有另外的深层原因。目前液晶面板尺寸规格并不统一,按照三星的规划,液晶电视分为32、40、46英寸三种标准,而LPL和友达、奇美都一致支持32、37、42、47英寸作为标准尺寸,两大阵营最大的分歧是40英寸这个尺寸。由于三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液晶和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公司,三星认为42英寸以上尺寸属于等离子,液晶的优势在40英寸以下,因此以40英寸同42英寸相区隔。而其他公司坚持液晶应该向大尺寸发展,液晶应该支持42英寸,并且在32英寸和42英寸之间增加了一个过渡尺寸37英寸。两大阵营关于液晶尺寸的较量从未停止过,实际上,支持40英寸标准的外资品牌只有索尼和三星,夏普、飞利浦、LG、东芝、日立都支持37和42英寸标准。由于索尼和三星出色的销售业绩,今年初的时候,在北美40英寸销量就超过了37英寸。国产液晶电视,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哪个尺寸的价格便宜,就会支持哪个尺寸,而两大阵营若要主导尺寸标准,也必须在价格上有所动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随着液晶面板库存的大量积压,LPL亏损严重,今年二、三两个季度的亏损达4.8亿美元,承受压力巨大,无力扩大产量和进一步降低价格。而三星的日子相对好过的多,仍有盈利,而且两条7代线良品率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每月可生产165000块基板,相当于132万块40英寸面板,如果以一半的基板切割40英寸面板计算,则每月可提供66万片40英寸面板。如此大的产能,可大大降低成本,也为产品进一步降价提供了保证。6月份时,37英寸面板最高报价590美元,目前降至535美元;而40英寸面板目前已降至617美元水平,两者差距已不大。
40英寸向37英寸发起的进攻,由国产液晶打响第一枪。8月中旬,各品牌均推出了万元内40英寸液晶,长虹是这次价格奇袭的始作俑者,第一款万元40英寸液晶就是长虹的LT4018P和LT4019,当时标出的价格是9999元。TCL方面去年曾风行一时的银弧系列中的LCD40A71-P也跌破万元,而另一款外形非常漂亮的LCD40B66-P则开始以8888元的价格进行预定。康佳TM4011也不到万元,创维新品40L92PW最低价已出到8990元,40LBAPW也不到万元。海信TLM4077只要9999元。这一降价行动开始后,市场反响非常强烈,引来很多消费者的购买热潮。以不到万元的价格购买一台40英寸液晶,让很多人萌发了购买的欲望。
然而这只是大战的一个序幕,更激烈的战斗从国庆节才开始。外资品牌中,实际上只有三星和索尼使用40英寸面板。国庆期间,各大品牌集体发起价格总攻,但是各品牌策略有所不同,索尼40U200A采用三星S-PVA屏,TRIDENT图像处理电路,产品定位就是面向低端大众市场的,于8月中旬上市,当时定价为16990元。但是国庆时,突然大幅降价,最低报出了9999元的价格,令销量大增,同时令东芝、夏普、飞利浦、日立等品牌的37英寸电视花容失色,虽然也开始调整价格,但是已无法同索尼的价格相抗衡。与此同时,三星也采取了灵活的价格手法,以新上市的40S71B出战,最低价格也迫近万元。据节后的统计,三星和索尼成了国庆节销售黄金周的最大赢家,稳居前两名,而此前一直稳居前列的飞利浦,已被排除前三名行列。
经过这次价格大战后,战火并为熄灭,节后,索尼、三星继续以上面两款机型维持低价策略,成为市场上最值得期待的大屏幕液晶,而此前热销的东芝37WL66C已备受冷落,夏普新上市的37BX5/6只好不断降价,已迫近万元。飞利浦的高端37PF9531已无奈停产,新上市的37PF7321销售不畅,采用台湾屏的37TA1800虽然已不到9000元,仍反应冷淡。37英寸液晶,在40英寸的猛烈攻击下,已经提前宣告死亡。
37英寸液晶的死亡,并不能结束这场40英寸标准的大战。虽然37英寸已败下阵来,但是42英寸已被推上了第一线。目前42英寸面板最低报价只有630美元,同40英寸面板相当。国内有一家公司囤积了大量的三星40英寸面板,准备在圣诞和元旦期间发起40英寸液晶的价格大战,而国产其他品牌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康佳就准备以42英寸液晶予以反击,在价格上同40英寸进行贴身博弈,以2英寸的尺寸取胜。
外资品牌上,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圣诞和元旦期间,索尼40U200A最低价格将下降到9000元,LG 42LC2R价格将跌破万元,东芝42WL66C将迫近万元,共同对抗三星索尼的低价40英寸液晶。而飞利浦如何应对这一新挑战,目前还不得而知,目前飞利浦42PF7421和LG 42LC2R、东芝42WL66C同样采用LPL面板,LPL的面板和索尼、三星所采用的S-PVA面板都被认为是最好的面板。如果42PF7421不能把价格调整到万元水平,在这轮新的反击中,很难有所作为。虽然飞利浦42TA1800价格上已经迫近万元,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台湾友达屏,还难以同索尼、三星的40英寸液晶相抗衡。
外资42英寸液晶的高调反击,对国产42英寸液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万元以上的42英寸液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8000元左右的42英寸液晶才能得到认同,否则无法抵御外资40、42英寸液晶的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