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的自救之路前途黯淡
众所周知,三星、LG、松下、FHP、先锋公司等五大企业的PDP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9%以上,基本垄断PDP面板的上游生产。今年4月,长虹欲联手彩虹,利用韩国欧丽安的PDP技术进行等离子面板的生产,估计生产线将在2008年3月竣工。紧接着,2006年9月22日,长虹、松下、日立、LG、三星SDI、厦华电子、三利亚、彩虹集团8家厂商,成立等离子联盟,长虹为该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其它7家都是副主任单位。这两个重大事件,可以看作是国产电视企业欲通过等离子进行突围的自救方案,但是笔者认为这或许又将成为一次无用的做秀活动。
首先,看技术。三星、LG、松下、FHP、先锋公司等五大企业的PDP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9%以上,基本垄断PDP面板的上游生产。而且等离子的核心技术也掌握在这五家手中,他们对技术的保护非常严密,联盟并不能让技术成为公用资产。而以长虹为主导的等离子面板厂却准备引进韩国技术,这样一来我们还是不掌握等离子的核心技术。
双虹集团的等离子屏幕就算投产也还有待于市场考验 |
其次,看需求。八家企业联盟是为了反击液晶电视独霸市场,因为等离子灭亡论的观点已经开始蔓延。据数据显现,2006年1~8月份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为38.8万台,同比增长26.2%,相比而言,40英寸及以上液晶市场规模增长强劲,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零售量为42.3万台,虽然销售量只比等离子高出3.5万台,但却同比增长2213.5%,这还不包括在40英寸以下液晶独霸的市场。在联盟的8家企业里,只有长虹、厦华两家国产整机生产企业,而其他多家国产企业还是把产品的重点放在液晶上面,而且宣传的导向也是液晶。在这种形势之下,液晶电视阵容远远超过等离子阵营,必然给消费者一种液晶主流的引导。此外,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平板电视的尺寸需求主要集中在37英寸,这也是液晶的天下,等离子主要集中在40英寸以上,需求上等离子也不占优势。
再次,看生产周期。长虹的等离子生产线投产期是2008年3月以后,并且产量估计达到目前先锋的产量水平。从目前形势看,由外资品牌导演的一场比黄金周更加猛烈的价格战即将到来,如何快速迎战是国产品牌的当务之急。长虹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等离子生产线的建设,肯定会减弱其应对下一个降价高峰的筹码。而且近1年半的生产周期,再加上规模化量产,可能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难道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等下去么?
由此看来,本土电视企业在等离子上需求突破的一系列做法,由于消费者需求、技术以及生产周期的限制可能又将成为一场没有意义的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