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规模达到190万台,在大城市平板电视销售额已经开始超过CRT彩电,这预示着中国彩电业新平板时代的到来。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整体容量有望达到50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396万台,等离子电视104万台。42英寸以上大尺寸平板电视需求比例逐步提升,总量规模将超过120万台,其中等离子电视占83.3%,液晶电视占16.7%。
在1月10日举行的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电视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转折阶段,平板显示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彩电产品的全新变革,引领彩电业发展趋势,但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快速成长之际,由于相应的标准(主要有平板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标准、售后服务标准)不完备,给产业良性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尤其是酝酿数载迟迟不出台的数字电视标准,给国内彩电制造企业快速成长造成了一定掣肘。但以海尔为代表的彩电企业推出“三包六免”平板服务新标准,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很大程度上拉动了行业服务的整体升级。
业内专家表示,标准的缺失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乏基本的判断标准与依据,许多消费者在选购时只能听信企业在推广中各种概念、技术上的促销噱头。相对的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了选购的茫然,同样也给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格局带来了众多的未知。
一些专家认为,2005年,国内品牌以超过80%的销量份额,占据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必须看到,国外品牌已在利用价格作用调整销售策略,力图挽回日益丢失的市场份额。近日,索尼、夏普等纷纷降价,预示着中外品牌新一轮近距离较量的开始。虽然,降价举措通常只能换回短期的市场增长,但国外品牌介入价格竞争,反映出国外品牌面对国内品牌强大营销攻势的无助。对于平板电视而言,毕竟价格已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因素,消费者更倾向于品质、画质、外观样式、功能和服务的选择。
有关专家指出,2006年,上游产业持续竞争,将继续给下游彩电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带来一定的降价空间,但目前市场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上游资源相对还比较紧张,所以,在未来市场中平板电视价格将有限度地下降,降幅空间缩小,并且价格下降速度放缓,规模效应将是支撑制造企业利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