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平板电视销量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过200%,而去年深圳由于整体消费水平较高,平板与CRT销售量比已经达到了7∶3,由于平板电视单品价值较高,销售额已占到八成以上。“2004年消费者在犹豫购买CRT彩电还是平板电视,2005年消费者在比较液晶还是等离子,2006年平板将仍是电视市场主流。”业内人士表示,平板电视将以其优异的特质、不断成熟的技术以及越来越实惠的价格赢得市场,继续在2006年实现全面普及。
技术日趋成熟平板优势凸现
据了解,去年液晶的视角及拖尾、等离子画面细腻程度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不过今年新上市的主流平板电视,不论是色彩表现、画面质量以及功能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业内人士表示,产品性能不断改进和升级是平板电视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元旦期间,记者在某家电商场看到,销售最好的平板型号也是技术最成熟的机型。据该商场负责人介绍,目前消费者对等离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42英寸,其比例超过50%,而液晶销售最好的是37英寸和40英寸,其比例占到了30%多。
价格优惠大已靠近心理线
“技术成熟将降低平板电视生产成本,加上全球的平板生产商力度的市场促销推广,最终反映到零售终端那就是价格的下降。”一位平板供应商表示。据记者了解,从去年7月开始,国内平板主流厂家已开始将平板价格全线下调,外资品牌也纷纷跟进。临近春节,降价的幅度更是加大。记者在某商场看到,一款外资品牌42英寸等离子标价仅为13800元,国内品牌42英寸等离子也仅为10000元出头。
“15000元原来只能买32英寸的,现在花这个钱可以买到37英寸了。”一位正在该商场选购电视的顾客表明了他结束观望提前购买平板电视的看法。
液晶、等离子各有特色
“液晶听说技术改进了,42英寸等离子价格才13000元的也有,我到底该买哪个?”刚刚装修好新房子的陈先生想给新家买台大电视,但不知道到底该选择等离子还是液晶。家电专家表示,液晶、等离子两种各有千秋的技术决定了电视机市场上必定有各自的特定消费群体。整体来说,液晶像素高、画面细腻、功耗低是消费顾客选购的主因;而等离子画面层次立体感强、色彩鲜艳、大屏幕则是受青睐的缘故。专家建议,家庭客厅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的,42-50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是首选,原因是等离子在特大屏幕技术上更加纯熟;客厅面积在20-30平方米左右的家庭,37英寸液晶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另外放置在房间里的电视则以选购30英寸以下的小液晶为佳,大小合适,无辐射,价格在4000-9000元之间,较为实惠。(雅心)
节前选电视谨防六误区
误区一:平板电视等于数字电视
根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公布的数字电视的详细定义,数字电视分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增强清晰度电视(EDTV)和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三大类。其中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须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为16比9,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兼容各种格式等。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看准是否有HDTV或HDTV-ready标志。
误区二:最好买国际品牌
国产品牌的性价比对于普通大众消费者来说更为实惠,盲目地崇拜价格昂贵的洋品牌,或一味追求价格低廉而放弃对品牌的考虑,都不明智。
误区三:液晶面板代数越高效果越好
所谓的第几代指的是屏的生产线。越是新一代的生产线,整块屏的面积越大。我们看的只是成品液晶电视,已经切割完了,它的清晰程度或质量和第几代屏根本就没多少关系。
误区四:型号藏有尺寸大小
一般来讲,家电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LC-32A1的型号,行业内的统一理解是32英寸的液晶电视,一般的消费者也都是这样理解的。但是,有的外资品牌故意利用消费者的既定心理,将30英寸的液晶电视型号写成LC-32A1,从而给消费者一个特低价的错觉。
误区五:液晶电视功耗低
大屏幕液晶电视的CCFL背光灯管的发光效率虽然可做到50-60lm/W,但组装成显示屏后,总的背光利用率大约只有5%,远没有想象中的省电。而且使用时必须始终打开背照灯,因此实际使用中耗电量并非十分有优势。
误区六:液晶比等离子好
其实二者只是平板电视的两个发展方向,各有优点。单从对比度上说,看电视或看电影立体感非常重要,只有高对比度才可令黑位重现。一般等离子电视的对比度为3000∶1,液晶电视为800∶1,所以从对比角度来看等离子电视更适合营造立体感。不过,等离子屏幕对比度是在暗室中测得的数值。在明亮的环境下,实际数值可能只有160∶1。而在明亮处,液晶电视的对比度不但不会像等离子那样变得较差,而是将会提高。(业一)
相关链接
随着春节的临近,受价格走低、各种优惠馈赠的吸引,早就准备搬台等离子或者液晶电视回家过年的众多消费者纷纷拥向各大卖场。平板电视也算一个大件商品,消费者在决定买哪一款电视之前,一定要事先打探,做足功课,在购买前要算好摆放电视和观看电视位置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合适的尺寸。在卖场里,更是要小心导购员的甜言蜜语,不要被概念、数据弄晕头,避开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