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现代中控系统向网络化发展

来源:infoavchina 更新日期:2006-01-23 作者:佚名

    中控系统,作为现代AV系统的神经控制系统,是AV系统化、大型化、网络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AV系统,不论其规模是大是小,也不论其设备多寡,没有中控系统的存在就是效能很低的系统。有了中控系统的加入,AV系统才具有“智力”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和运作系统对人数的要求,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直到近几年中控系统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AV系统才进入一个功能完美的阶段。是网络化的发展使中控系统的控制功能无所不达,并具有人性化、智能化。

    随着IP网络的普及和标准化,AV系统开始大量采用IT技术:DSP、五类线、IP交换技术全面进入AV系统,AV系统不仅可通过网络受控,还与控制系统实现互动。
AV系统的IP化促进了中控系统的IP化。作为AV系统的神经,只有IP化才能实现AV系统的网络控制。

    中控系统的网络化主要表现在硬件接口及软件应用层面的网络化。中控系统设备的接口全面采用RJ45网络接口,完全与IP网络一致。在软件方面,中控系统采用因特网上通用的TCP/IP通信协议。为此,中控系统实现了全盘网络化。

    另外,中控系统产品还具备了一些视音频信号和中间处理功能,比如中小功率的功率放大。

    由于网络化的发展,中控系统从过去单一、小范围对AV设备的控制功能提升到分层次的控制功能,而控制底层控制设备的中控功能则由此转变成设备管理功能。中控系统设备成了管理控制设备的设备。

    AV系统大量使用基于IT的技术

    随着IP网络的快速普及和标准化,现代音视频(AV)系统已逐步与信息技术(IT)融合,并大量使用基于IT的技术。以音频媒体矩阵为例,使用运算能力强大的数字讯号处理器(DSP),于一台机箱内,可同时实现混音、输入/输出增益控制、声反馈抑制、限压、均衡、背景噪音抑制等功能,代替原来需多台传统设备才能完成的功能。另外,使用五类线、标准IP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的音频传输方式也是近年来的趋势。五类线IP网络与传统音频线缆比较,有成本低、传输距离远、布线容易等优点,非常适合多路分布式系统的大型项目使用。

    投影方面,各厂家亦积极研发生产内置网络功能的投影设备,系统管理员可通过计算机有效监视及控制各网络投影机的状态及功能,灯泡寿命到达指定时间可自动发送E-mail给系统管理员以预先更换。某些配有无线局域网通讯能力的投影机,更可让用户通过无线方式,把会议的演示内容发送至投影屏幕上,免除了各种线缆连接的麻烦。

    信号源方面,流媒体传输逐渐成熟,各品牌的音视频服务器也陆续推出市场,这些服务器都内置大容量的硬盘或硬盘阵列,容量从标准的80G至大型系统的7.2T不等。音频内容以CD的原始格式或MP3格式储存,视频方式则大多采用DVD标准的MPEG2格式储存。用户可通过计算机或中控系统选取及控制媒体内容的播放,配合IP网络,可同时将不同的音乐或电影媒体传输至各子系统,实现多分区的音视频储存、管理、传输及播放。

    AV与IP的融合促使中控与网络融合

    过去3、4年是AV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AV不仅渗透和遍布的范围相当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AV和IP的融合。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单台的PC都联入网络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网络,网络渐渐成了标准,网络的布线、检测、产品、供货商很多,但都已经标准化,用户对网络也普遍接受。

    虽然传统的AV系统标准都不统一,但现在AV网络都在借用IP的标准,同IP融合。AV市场上一些音频和视频产品正在走网络化的路子,例如投影机就具有了网络功能。AV系统不仅具有了网络功能,还促进了中控系统的网络化,通过中控系统对AV系统进行网络控制,做远程访问。

    现在AV产品已经走向与IP的融合,中控是为AV系统服务的,所以中控不仅要跟着AV系统的发展去走,中控产品更是超前地与IP融合。现在的中控系统是用一对超5类线实现音频、视频的传输和控制的,系统信号的传输、分配、切换全部由超5类一完成。其意义是:布线非常容易,一根线就行了;整合容易;革新了AV系统的观念,把过去A、V分开的系统全部揉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简单、容易使用、维护的系统。这一点上中控已经超出传统的控制功能,进入到系统的领域,把AV作为一个系统去整合、控制。

    中控硬件接口及软件应用层面网络化

    中控与IP的融合使得系统硬件接口统一于RJ45网络接口。过去中控系统接口方面很复杂,如RGB采用BNC接口,控制方面采用工业用视频、音频接头。但是现在,中控的各种接口统一成RJ45网络接口,这在工程施工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需要焊接,计算机网络系统接口比较规范,只需一夹就可以了,从而减少了系统隐患,整个系统更加可行、稳定。

    有些网络中控器配有10/100兆标准以太网接口,使用五类线及EIA/TIA 568B的接线方式,RJ45连接头等,完全是目前IP网络最通用的标准,可与企业或学校内的局域网完全兼容及共存,无需为连接触摸屏或系统扩展而重新布线。

    软件应用方面,中控系统和产品可以使用因特网上通用的TCP/IP通信协议,可通过IP网络监控、诊断系统及下载程序。支持以TELNET方式远程连接系统,以FTP方式下载文档,同时也支持以HTTP方式、使用浏览器控制整套系统。

    这几年中控产品发展的特点就是网络化

    最开始的中控是控制一个一个的设备,后来发展到集控,这不但要求设备连得起来,还要将设备管得起来。网络化中控系统控制界面灵活,也使得中控功能从设备控制变成了设备管理。

    现代多媒体音视频器材及技术推陈出新,一套标准的电子会议系统通常会包括显示(投影机、等离子屏、液晶显示屏),扩声(音箱、功放、混音处理),信号源(DVD、VCR、实物展台),视像会议及同声传译系统等等。由于组成系统的设备众多,各使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往往要求专业的人员操作及管理整套系统,中控系统的出现正好为用户解决以上操作的问题。

    随着不断兴建的大型会议中心、多媒体展览馆及各大中院校的电教化及远程教学,甚至智能化家居市场也在不断升温,各自独立运行的传统中控系统于管理上便显得仍有不足,基于IP通信的网络型中控系统也应运而生。网络型中控可通过IP网络把各子系统互动连接,系统管理员可集中对成千上百套系统内的每一台设备作监控;于远程教学系统上,身在北京课室里的老师,也可以操作位于四川、广东分教室的摄像头及音视频系统,实现网络时代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性。

    中控产品具备中间处理功能

    现在的中控不仅有控制能力,还有综合的音频、视频信号处理能力。在中、小AV系统,一些中控产品甚至可以省去很多AV设备,如小型功放等中间处理设备,当然,投影机、信号输入源还是需要的。

    中控本来就归类在AV系统里面,用IP的5类线把中控和AV融合在一起后,你就很难区分出AV系统内的一台中控设备是视频设备还是音频设备还是控制设备,网络化使中控设备变成了一台综合设备。比如以前的信号处理器,有音频信号处理器、视频信号处理器,还有一些计算机的信号处理器,但现在呢,用一根5类线传送几种信号之后,一个处理系统就可以同时处理所有这些信号了,也就是成了综合处理设备了,而且,处理过程中带了很强的控制功能。

    以后的设备界限将分得不会很明显,不会出现一台设备一定是音频或视频设备。人们使用设备时要得到的不是音频或视频,而是一种整体效果,由于音视频两种信号不同,过去我们人为地将它们分开处理,现在,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里面,音视频信号是合起来处理的。现在的中控不仅有控制能力,还有综合的音频、视频信号处理能力,这也是IP与中控的融合的一种体现。

    中控不是简单的遥控功能集合,而是一种人性化、智能化的概念

    中控系统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应用,还不足十年的时间,其发展至现今,已大大超出单纯集合多路遥控器的功能。智能控制已由单一环境的声、光、电设备的集中控制进步到大型网络系统的综合管理,自动化状态报告及远程控制等尖端的控制状况。如今通过程序及网络通讯,中控系统可实时向管理员报告系统状态;自动查询天气预报,预先把窗户关闭及控制空调系统;配合动作及亮度传感器,自动开关灯光及调节亮度;用户只需手持无线触摸屏,便可同时对各路设备进行控制及上网冲浪。

    网络化使中控功能从设备控制变成了设备管理

    中控系统功能网络化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联网。过去的控制系统都是单台设备,比如有10个房间,每个房间各做一个控制系统,各管各的。现在的管理功能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互控,不能控制设备就谈不上管理了,要管理所有设备就必须能控制每一个设备,中控的功能不是控制具体的设备,而是控制那些控制设备,这时的中控就不是去控制每个房间的投影机、屏幕等设备,而是控制每个房间的控制器,相当于二级控制,这就是升级为设备管理的概念了。只有联网才能实现互控。第二,在管理方面,过去的中控产品只有控制功能,而现在的中控从管理上需要了解控制器和设备等受控设备的状态,如果设备处于什么状态,是否有故障,中控系统都需要及时了解这些,这与过去遥控器一个命令要求设备开或关,频道切换等不同,而管理功能要求了解AV设备处于什么状态,有否故障?这比过去单向的控制进了一步,现在变成双向的沟通,是对设备状态的监视。还有一种管理功能就是通过这种反馈做成一个按时间编排的任务表,可以设定设备使用权限、由管理平台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的设置和控制。针对每一设备的不同状态进行管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