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投影机显示技术介绍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投影机介绍说该投影机“具有色温调节功能”,那么“色温”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好像知道一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没关系,在这里我们投影时代给大家作一个全面的介绍: 我们将告诉大家色温是什么、3000K、5000K或8300K又代表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厦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厦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
黑色的金属在高温中逐渐由黑变红,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这里我们对色温可以简要概括为:色温是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即将某一标准黑体加热,湿度升高以一定程度时颜色开始由深红-浅红-橙黄-白-蓝,逐渐改变,当某光源与该标准黑体的颜色相同时,我们将黑体当时的绝对湿度称为该光源之色温。色温在300K以下,光色偏红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色温超过6000K,光色偏蓝,给人以清冷的感觉,色温在4000K左右,人在此色调下,无特别明显的视觉心理效果,故称为"中性"色温。
为了便于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色温,我们例举了三幅在不同色温下的显示效果图,我们可以对照比较一下。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色温越低颜色会越偏黄色,色温越高颜色会越偏蓝色,一个色温偏高的显示器在秀图片的时候整个画面看起来色调就会偏蓝。据说亚洲人比较喜欢偏蓝色的白色,欧洲人比较喜欢偏黄色的白色,所以在日本卖的CRT电视机色内定值可以高到9300K甚至12000K,在欧洲卖的色温就内定在6500K左右。目前LCD面板的白色通常设计在6500K左右(电视用的面板要求色温会更高),但也有故意设计成更偏黄的,因为灯管越偏黄亮度会越高,偏蓝亮度就低。如果偏蓝又要维持一样的亮度,就要在其它部分花更多成本把亮度补回来。
色温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概念,无论是CRT还是LCD,都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色温做出调整(CRT的色温可以让使用者很容易地去调整,但LCD就有困难),投影机作为一种显示设备当然也不例外。现在市面上的投影机一般会自动识别投影信号并以其为依据选择对应的色温来投影。也许有用户可能会认为,投影机的色温设置项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其实不尽然。色温对投影效果的影响并不在于它选项的多少,而是在于它对特定信号的适配程度,要靠质量而不是数量取胜,如果它每一个色温设置项都不能和相对应的信号配合,不能优化信号的效果,再多的设置项也是白搭。目前市面销售的机子中飞利浦的bCool XG1和NEC的LT170在色温的定义预设方面就做得相当不错。
色温高低没有好坏标准,有人喜欢偏蓝有人喜欢偏黄,选购的时候把几台中意的投影机摆在同一起点同一个画面,挑你喜欢的色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