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字高清等离子市场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召开
(等离子市场发展趋势研讨会)
会议名称:数字高清标准下的等离子市场发展趋势研讨会
会议地点:国务院新闻发展办公室
时间:2005年6月19日上午10:00
6月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数字高清标准下的等离子市场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电视电声研究所、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会、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与会,探讨了数字高清热背后的标准走向以及作为高清最佳载体的等离子显示技术路径选择等问题。
等离子拥有全球大屏幕电视九成份额
随着彩电技术的不断升级,以数字高清和平板显示技术为代表的电视机产品逐渐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针对前一时期国内一些企业炒作称:“等离子电视是过渡产品,性能和技术都不成熟,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被液晶电视所淘汰。”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指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于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分别占据的屏幕尺寸范围不同, 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因为在 37 英寸以下,几乎没有等离子电视的销售,在 40 英寸以上市场,等离子电视有明显优势,液晶面板受大规模量产以及成本、技术的限制,其在大尺寸方面还不能与等离子电视相比。在全球大屏幕平板电视的市场上,等离子电视拥有 90 %左右的市场份额,占有绝对的优势。
王宁认为,显示器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任何一种显示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哪一种都不可能垄断市场,一枝独秀,过高或者过低评价任一种显示方式都是不科学的。至于哪种产品会真正掌握未来市场,现在还很难看出来。
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向真称,判断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看它是否有致命的缺陷。从市场角度看,液晶在与等离子的强强对话中已逐步占据上风,但这并不表明液晶一定会成为今后高端市场的唯一。如果客观地将液晶和等离子相比较的话,就不难发现双方在功能和技术上各有千秋,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双方谁更适合于市场、适合于消费者;二是谁能率先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
专家指出,等离子电视视野开阔,能提供更为亮丽、均匀平滑的画面和更大的观赏角度,使其更适合放置于宽敞明亮的客厅。
数字电视标准给产业带来新机遇
即将出台的中国数字电视标准,成为与会专家的研讨热点。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数字电视的试运行,部分小区整体开通了数字电视信号。按照计划表,我国将在 2005 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同时开始地面数字电视试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计划达到 3000 万户; 2008 年将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 2015 年,全面关闭模拟电视,完成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
在数字电视接收国家标准呼之欲出的关键时刻,国内各大彩电巨头迫不及待地纷纷出笼产品战略规划,爆发了一场“数字高清”大战。围绕数字电视展开的争夺,彩电厂商从抽象概念炒作走向具体技术的大比武,“数字高清”正成为彩电市场的主导概念和风向标,数字电视市场将很快迎来短兵相接的恶战。
市场上真假高清鱼龙混杂
针对业内各厂家力推数字高清概念,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国家标准正式出台之前,许多所谓的高清电视都没有达到国家高清晰显示器的标准。
国家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和性能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刘全恩指出,按照信息产业部已确定上报的“数字高清显示器”草案,规定数字电视机的显示屏幕长与宽的比例一定要为 16 : 9, 并且图像屏幕清晰度要达到 720 线以上。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数字高清电视,号称高清的分辨率为 852 × 480 的等离子电视,因为不能完整地输出图像格式为 1920 × 1080i 的高清晰度节目内容,本质上还不能称做高清电视。目前市面上只有日立、海信、夏华等少数几个品牌的产品才真正称得上是真正的数字高清电视。
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今年第一季度针对城市消费者对数字高清认知度做了专项调研,发现有 72.6 %的消费者认为对数字高清概念了解,在消费者无法通过其它途径掌握更权威性高清标准的情况下,实际上很多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平板电视还存在高清与标清之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陆刃波副主任认为,数字高清晰显示器并没有所谓的“顶级格式”,也没有所谓“动态全高清”与“静态半高清”之分,关键是看其技术是否达到了国家标准,而目前国内高清电视市场上的产品,很多是以“高清格式”来作为噱头的。许多彩电企业和商家利用 “ 信息不对称 ” 的时机,以 “ 概念提前 ” 有意误导消费者,企业和商家的这种行为是短期行为,而一旦消费者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真正吃亏的将是企业自己。
百万像素是高清电视的技术方向
刘全恩称,中国的高清电视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接收格式上 ( 比如 1080p 、 720p 等 ) ,而未来的高清电视不仅要将所有高清晰数字电视格式照单全收,还必须彻底解决信号输入以及信号的还原、显示等问题。
专家指出,从消费者层面来看,要实现高清享受,除了要有好的信号源以外,必须选用高清数字电视机才能达到高清的还原和显示效果,而购买 42 寸以上的等离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介绍,屏幕解像度是等离子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画质的好坏。目前市场上 42 英寸等离子有 VGA 屏(解像度 852 × 480 , 40 万像素)和 XGA 屏(解像度 1024 × 768 , 80 万像素)之分。业内专家特别提醒说 , 国产等离子电视 90% 以上的都是 VGA 标清电视,而 XGZ 、 ALIS 等高清数字电视则不到 3% 。
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向真说,从解像度的专业角度看,日立专利的 ALIS 屏,解像度为 1024 × 1024 ,屏像素高达 105 万像素,是目前等离子屏技术中的最高等级。
据介绍,由于屏的结构与制造工艺不同,普通屏幕显像利用单数电极发光,两个电极间存在不发光区,而 ALIS 显像以单线数及双线数每 1/60 秒交替发光一次。 ALIS 屏的物理分辨率可达到 1024 × 1024 ,并伴有高亮度环境条件下的高对比度和长寿命。 ALIS 的驱动方式与普通等离子屏不同,它采用交替发光的驱动方式,但与逐行扫描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百万像素画面是 ALIS 屏幕本身固有的,这是在 42 寸 PDP 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随着数字电视标准对屏幕显示技术的高要求,百万像素的 ALIS 屏可以说是目前数字高清的最佳选择。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数字电视高清标准要尽快出台,否则,真假高清混战市场将直接影响国产等离子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视厂家也要正本清源,真正把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
会议摘要
研讨会上专家们探讨了很多的问题,我们摘要出有助于提高我们知识水平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
关于基色
把什么叫基色,什么叫六基色,有没有六基色这一说。这是一个完全违背科学的炒作。在彩色电视学中把红色、绿色、蓝色叫做三基色。什么叫基色呢?基色就是指在电视中那个红、绿、蓝三个信号。红、绿、蓝这三个是三个信号,任何一个颜色不能用两个以上的颜色混合而成的,只能出现一个颜色。不能用任何两个其他的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是基色。我们电视中选的红、绿、蓝就是这么三个颜色。
三基色原理是作为这三个基色通过适当比例相加,混合成自然界所有的颜色,这是三基色原理。从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研究三基色,研究好几代人,各种颜色研究了这么多,还是在彩色色度学中就是这三基色,根本出不了六基色。任何一个其他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可以配起来。
什么叫六基色,假如是六基色,我们需要有六种颜色的荧光反射器。现在没有六种颜色的荧光反射器。一些公司把这个拣起来了,他的六基色在技术上,在电路做处理,电视机厂商用补色来校正三个基色,用六基色来炒做概念当中应该注意了。从目前来说,在世界上,三基色原理现在都没人推翻。
关于等离子与液晶比较
首先,反应在技术上,等离子在对比度、亮度、色彩这三个体现画质的项目方面均领先于液晶,且等离子不存在画面拖尾问题,运动画面连续性和视角都远好于液晶,这些技术上的差距可以直接通过消费者感观上的效果对比体现出来,而等离子则在寿命以及功耗方面逊于液晶;其次,在成本方面,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之成本结构类似,其中面板占有整机材料成本的 65% 以上,面板的价格基本决定了整机的价格水准。 40 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视市场竞争领域,大屏幕液晶的性价比仍难以与在技术和成本相对成熟的等离子相抗衡。
关于高清 . 标清概念混淆
按照信息产业部已确定上报的“数字高清显示器”草案中,规定数字电视机的显示屏幕长与宽的比例一定要为 16 : 9, 并且图像屏幕清晰度要达到 720 线以上。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市场上的数字高清电视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只有日立、海信、夏华等少数几个品牌的产品才真正称得上是真正的数字高清电视。而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大力宣传的数字高清电视大多普通高清、动态高清多是“标清电视” ,以“高清格式”作为噱头,而实际上产品的扫描线均在 600 线以下,只能称为标清或准高清电视。实际上很多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平板电视还存在高清与标清之分。许多彩电企业和商家利用 “ 信息不对称 ” 的时机,以 “ 概念提前 ” 有意误导消费者。
关于彩色PDP的概述
1964年美国发明 PDP ,日本富士通在1980年让 PDP 成为商品,1993年富士通做出了21英寸的彩色 PDP ,日本富士通在这方面有很强的技术实力。目前我们市场上看到的结构是前后两块玻璃,中间是气体,气体放电以后去激发这个荧光粉,我们可以看到荧光发射的光,每一个单元,相当于我们的日光灯。它的放电空间不能太小,如果放电空间太小的话,它的发光亮度就会受影响,所以 PDP 适合于做大屏幕显示。
目前国际上比较大的几个企业,一个是日本,它是富士通和日立合资的,当时是50%对50%,后来日本富士通给了日立30%的股份,其次是松下,然后是先锋,然后是 NEC 。韩国是 LG ,还有三星。我国的台湾有中华英广和台塑。主要的设备厂家目前还是日本的比较多,材料厂家主要也是日本。